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雷达无源测向定位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雷达组网中,将有利于提高现有装备雷达的电子对抗性能.通过在MSC坐标系中对双站无源测向雷达的Kalman滤波,计算出被测目标的状态预测以及预测方差,然后再将两者所得的状态预测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计算出总的全局状态估计.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实用测向定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
方位/多普勒频率联合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传统的无源定位技术基础之上,采用增加观测信息量的方法来实现单站无源定位,即方位/多普勒频率联合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测量得到的多普勒频率提取目标的径向速度信息,再结合测角系统所测得的方位信息对目标进行定位.在对其定位原理分析讨论之后予以实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这种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3.
简要介绍了跳频通信技术发展概况及其用到的关键技术,说明了锁相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组成部件的基本特点.然后从相位角度分析了锁相环环路模型,给出了相位传递函数;再分析环路带宽并推导了与其有关参数的关系式,从而推出加快频率锁定关键技术的原理.最后详细说明了实现快速跳频的原理,并以ADF4193芯片为例作,对环路带宽的设计做了说明,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4.
卫星系统在C4ISR系统这样一个综合性大系统中的应用无庸置疑,首先介绍了C4ISR系统中卫星系统的分类,然后分析了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在战场信息传输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卫星定位技术、与地面网络互联技术、抗干扰技术和卫星终端技术等,最后指出了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5.
结合现代军事发展,分析了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发展自动跟踪技术的必要性;根据我军现装备的坦克火控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跟踪功能,分析了自动跟踪的相关技术,电视跟踪技术的原理,图像匹配法的涵义;系统介绍了电视跟踪中图像匹配法识别和跟踪目标,介绍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对目标识别和判定的一种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6.
激光测距机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激光测距机的工作原理、国外激光测机的发展现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对化学毒剂相关化合物的测定进行了优化。初步将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用于测定化学毒剂相关化合物。  相似文献   
98.
本文根据抗干扰通信网的特点尝试性地归纳了网络抗干扰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并提出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初步建立网络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对定量评价网络干扰能力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网络抗干扰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
信号分割与抗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分割原理出发,分析了利用各种信号分割方法的抗干扰措施,文中指出,寻求新的信号分割方法,进而另辟抗干扰途径,是抗干扰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0.
抗干扰问题一直是卫星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智能天线由于能在空域内有效地抑制干扰的同时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因而成为军用卫星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种抗干扰手段。本文着重阐述了星载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及研究状况,最后还指出了有待于研究的关键技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