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二战时,日本的陆军师团以对天皇的无限效忠和深深根植于思想深处的武士道精神而著称于世,其作战时的勇猛和残暴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就在这支如狼似虎的军队中,却有一支因为战斗力差而闻名的另类部队,它就是号称。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的大阪第4师团。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海上自卫队实力的增强和野心的膨胀,已多次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充当日政府向海外派兵的急先锋。尤其是近年来,更是赤膊上阵,频频向国际社会显示其海上的军事实力。 1991年海湾战争后,日海上自卫队以“保护环境”为名,向海湾地区派出了扫雷部队,参加多国部队的扫雷行动,这是日本  相似文献   
63.
肖鹏 《国防科技》2003,(3):57-58
熟悉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的人们大概对土肥原贤二这个名字都很熟悉。他曾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情报机关的主要组织者,曾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分子窃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有关中国内部的情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情报机构触角曾遍布整个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组织了极为庞大的情报网,如关东军情报部,伪满国保安局,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参谋部情报处,宪兵队与警  相似文献   
64.
日本自卫队自1954年7月1日正式组建以来,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间,随着国内外战略环境的不断变化,日本自卫队悄然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目前,就其常规军事实力而言,已跻身世界军事强国之列,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军事实力的发展相对应,日本军事战略的调整也日益凸显出军事大国倾向。  相似文献   
65.
风海 《国防科技》2003,(7):54-55
近期,日本政府官员言语露骨,一会要攻击别国军事基地,一会又要对别国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最近又有媒体披露,日本不仅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巨量集束炸弹,而且正考虑从美国购买战斧式巡航导弹和其他攻击性武器。日本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动向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担忧。  相似文献   
66.
67.
6月6日,小泉内阁主导的“有事法制”三法案(《武力攻击事态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订案》和《自卫队法部分修订案》)获得国会参院通过,并将于月内实施。它的通过对日本“和平宪法”产生了强烈中击,再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亚洲人民的警惕。人们不无理由相信日本正朝着军事大国急速迈进,其军事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攻性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本军事战略的特征进行认真解读。  相似文献   
68.
日本     
《国防科技》2003,(2):84-84
1月08日千龙军事网 据日本政府官员消息,将于2003年2月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的侦察卫星将很可能次于美国商业卫星的质量。该侦察卫星的图片拍摄能力将次于美国的商业卫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伊克诺斯”卫星,其主要原因是卫星拍摄地面目标时调焦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69.
日本投降前后,美、日相互勾结,炮制了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军国主义不断抬头,传统战 略思维方式频频出击.为防止军国主义势力再度破坏世界和平,对日本投降前后这段历史的反省和清理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0.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反击日本侵略而建言献策,其中建议最多、酝酿时间最长的御敌谋略,当属直捣日本的以攻为守之计.其具体作战方案,依所用兵力划分主要有四种,即分别以南洋军舰、北洋舰队、民船商船及外购军舰载兵勇远袭日本本土.直捣日本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颇能引起国人的共鸣,有的方案甚至已为当权者所采纳.惟一旦要付诸实施,辄因困难重重而搁浅,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事实证明,只有将直捣日本之计提到积极防御的战略高度加以筹划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仅作为临战时的一种应急之策,清政府既不能于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力量予以支持,就必然会因兵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