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此次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日本宣称.中国试图改变东海、南海和其他地域的现状,这与现有的国际秩序不相符。为此.日本将在未来5年大力发展军事装备。其中包括研发无人机、列装28架F-35A战斗机、17架“鱼鹰”运输机、5艘海上驱逐舰(其中两艘装备“宙斯盾”反导系统)和6艘新型潜艇。  相似文献   
92.
近日,日本防卫省声称,2014年将不惜开火对付进入钓鱼岛海域的中国舰船。人们开始猜测,安倍主政下的日本或可能首先挑起中日之间的冲突,抑或中日存在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3.
2013年12月4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议。它效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创建,主要负责研讨日本中长期战略,进行有关日本外交、安保以及危机管理的决策,由首相安倍晋三任主席,常设由首相  相似文献   
94.
闻舞 《环球军事》2014,(3):121-12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运作战能力最强的自然是美国。当时,美军相当一部分补给是由运输机空运而来。而德国、苏联、英国等国,虽然空运能力不及美国,但也可圈可点,在不少关键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面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外交活动的扩展,美军开始把中国当作假想敌。并提出“空海一体战”和“海上封锁”两大军事战略。就这两大战略进行争论本身固然是件好事,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前的争论是围绕着“战略真空”环境展开的。  相似文献   
96.
一位日本官员称:“日本希望优先讨论中国问题,同时希望明确美日两国在‘灰色区域’冲突中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这位官员所称的“灰色区域”冲突是指一国针对日本的体系化军事攻击,这种攻击能够对日本构成威胁.但没有达到全面战争的强度。  相似文献   
97.
声音     
《环球军事》2014,(9):5-5
“不幸的是,时隔一夜,这笔负资产又加重了。”——4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再次强调,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自身的负资产,时隔一夜又加重。4月21日,秦刚表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同邻国关系的破坏因素,也是日本自身的负资产,如果日本领导人执意把这笔负资产背下去,那么这笔负资产就会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98.
文章回顾了日本军工产业恢复与发展的历程,对日本军工产业"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的选择、实施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钟海鹏 《国防》2012,(3):13-14
所谓军事战略思维,是决定军事战略的主体头脑中的观念运动,既包括军事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包括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思维活动。它是历史决定论前提下的主体选择与创造活动,是战争指导者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比较、思维判断、思维选择、思维决策、思维实施、思维反馈、思维修正、思维总结与升华的全过程。自古以来,我国的军事战略思维一直是在秉承"求和平"、"促统一"的中华文化内核和延续"安不忘危"、"知兵非好战"等传统战略思维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0.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2,(1):10-10
美国国防部(2012年1月)5日发表的防务战略指南中对中方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众所周知,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意图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是机会而非挑战。我们将密切关注美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012年1月9日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