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自紧技术通过施加自紧压力使身管内膛发生塑性变形,以产生残余应力增大身管强度,也是提高身管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残余应力对身管内膛裂纹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残余应力的身管扩展有限元模型,计算了不同自紧度的身管在残余应力场作用下,内膛表面裂纹的强度因子,分析了自紧残余应力和裂纹深度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大小的影响。同时,在连续射击后发生残余应力释放的条件下,计算了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和表面热应力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紧残余应力能有效抑制身管裂纹的扩展,提高疲劳寿命,其抑制效果与残余应力的大小成正相关,自紧身管在射击后,热载荷作用下,表层的残余应力由压应力变成拉应力,其他区域切向残余应力数值也相应减小,残余拉应力使身管表层更容易开裂。  相似文献   
242.
在火箭橇滑车高速运行过程中,其与滑轨之间的碰撞及耦合作用可能会引起共振并导致轨道系统受损。为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建立了典型双轨火箭橇轨道-承轨梁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耦合模型准确可信,承轨梁能够有效减小滑轨垂向振动的振幅,降低两条滑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能大幅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承轨梁还可以有效降低激励点处的振幅,对滑车运行等因素造成的滑轨振动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3.
244.
245.
246.
247.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钢加固法是一种施工方便、经济效益好的加固方法,在国内外的实际工程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了清楚地反映粘钢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开展情况,该文章在不考虑钢板与所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存在相对滑移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粘钢前后梁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中包括对梁的极限承载力、挠度、裂缝的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粘钢加固能够有效地抑制了裂缝在构件中的开展,而利用ANSYS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粘钢前后梁的开裂等非线性现象。  相似文献   
248.
为考虑螺旋桨真实激励特性,在循环水槽中开展艇尾伴流场中螺旋桨诱导艇尾脉动压力及螺旋桨激励水下艇体振动响应的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脉动压力幅值在叶频处最大,且随螺旋桨负载增加而增大,随与螺旋桨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四叶桨脉动压力在尾翼后的高伴流区幅值较大,五叶桨则在尾翼之间的低伴流区幅值较大;大部分测点的振动响应幅值随螺旋桨负载增加而增大,但也存在叶频处幅值较小和未随负载增加而增大的情况;五叶桨激励引起的侧向振动较四叶桨有所增强而轴向振动有所减弱;特定谱峰频率处振动响应幅值呈一阶弯曲振型,其频率范围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一致。综合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元和模态叠加法建立螺旋桨激励水下艇体振动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相比于采用单位简谐激励的谐响应分析方法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49.
加筋板架抗动能穿甲的等效防护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舰船舷侧结构抗穿甲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了两种典型工况下板架的穿甲破坏模式、弹体的剩余速度和板架的变形吸能规律,提出了基于剪切冲塞模式的剩余速度理论计算模型,比较了不同等效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关文献的实验结果和本文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之间均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加强筋对板架的抗穿甲性能影响较大,而板架的实际等效厚度是决定其抗穿甲性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等效计算方法与模型相对尺寸、弹体冲击速度以及命中位置有关,对于弹体直径相对较大且初始冲击速度较高时,不同的等效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0.
空降车着陆缓冲过程车体动态应力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空降车着陆缓冲过程车体结构冲击响应,建立了车体有限元模型,运用显式有限元方法,结合实车空投试验的冲击加速度数据,以力的形式模拟车体着陆缓冲过程所受的冲击,仿真得到普通、恶劣和极限3种工况下着陆缓冲过程车体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3种着陆工况下,空降车左后立柱底端均为应力最大位置。研究结果可为空降车空投寿命预测及装备保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