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对防空导弹雷达的杀伤概率作为攻击机对防空导弹的毁伤效能指标,分析了攻击机利用反辐射导弹和辐射源定位/攻击两种方式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雷达的作战过程.针对两种打击方式分别给出了其相应的杀伤概率模型.最后,举出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杀伤概率、攻击机发现目标概率和进入目标概率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2.
现代海上军事斗争中,舰空导弹系统群的作战效率极为重要,对其研究也摆在了突出位置.应用排队论对舰空导弹系统群的作战效率进行了评定,简述了排队论的原理,运用排队论方法分析了影响舰空导弹系统群作战能力的因素,估算了系统群受干扰时拦截概率,并绘制了拦截概率和突防概率曲线,得出了3点结论.  相似文献   
953.
从干扰激光导引头搜索和识别制导信号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对干扰信号重复频率的要求.研究结果显示所需的重复频率可以小于以往要求.利用激光制导武器光电干扰仿真系统,以某型采用比例导引规律的激光制导炸弹为仿真对象,研究了当干扰信号的重复频率略小于波门宽度的倒数时,对激光制导武器进入制导飞行后的干扰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段仍然能够达到较高的干扰概率.  相似文献   
954.
利用双波段IRST系统测到的目标双波段红外辐射信息,推导出目标的伪距离量测信息,使得单站IRST系统变为可观测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伪量测方程,采用改进的"当前"统计模型和基于最小偏度单形采样策略的UKF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波段红外辐射信息的IRST机动目标跟踪算法。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跟踪机动目标,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5.
反舰导弹对目标信息迟滞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信息迟滞(延误)情况下的导弹攻击是导弹超视距攻击的一种常态。以直升机引导反舰导弹实施超视距攻击为例,在全面分析反舰导弹超视距攻击射击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舰导弹捕捉概率模型,对目标信息迟滞对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对导弹超视距攻击的引导与实施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956.
攻击机安全退出引导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距格斗状态攻击机综合火控系统中,显示装置应尽可能多地给飞行员提供各种引导信息,以减轻飞行员的负担,攻击机安全退出引导信息在空战特别是训练时对保证飞行员的安全非常重要,国内的综合火控系统没有实现此引导.建立了空战状态下攻击机最小安全退出引导数学模型,计算出了攻击机的最小安全退出区和机载武器的最小攻击区,并简要介绍了在航空综合火控系统中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957.
958.
959.
电子战环境下组网雷达检测性能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布式检测中的最小错误概率准则分析了组网雷达对目标的检测性能,将雷达受干扰的程度分为无干扰、局部干扰和全部干扰,并研究不同干扰强度下组网雷达数据融合中心对目标的检测概率.最后,就不同干扰强度对组网雷达的影响以及数据融合中心与单站雷达之间检测性能作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0.
电子稳像技术的研究重点是稳像算法,介绍了电子稳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用的稳像算法,并根据坦克装甲车辆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车载电子稳像实验系统的基本构架及理论方法.选用块匹配法和直线特征法作为车载电子稳像算法,选用轨迹平均法作为图像序列的平滑方法,最后介绍了稳像效果的几种评价准则,并对车载电子稳像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