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7年,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原因推动下,积极开展探月计划。这些国家探月目标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对月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为火星探索奠定基础。在探月途径上,各国在寻求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强调探月计划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2.
要闻     
曾培炎出席宁德核电站开工仪式孙勤等为核电站奠基揭幕2月18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后正式开工的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福建宁德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宣布福建宁德核电站正式开工并启动了浇注核岛第一罐混凝土布曾培炎出席宁德核电站开工仪式孙勤等为核电  相似文献   
93.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我国嫦娥工程初步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4.
利用月球能源、资源和特殊环境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正是开发利用月球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孜孜不倦地探测月球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之发来热情的贺电,并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全世界友好人士也给予良好祝愿。在这一片欢呼的掌声之中,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应该怎么办?一位资深航天专家说:中华民族的风帆已经挂  相似文献   
96.
针对绕月运行轨道建立月球阴影区域与地球阴影区域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卫星是否处于阴影区域的判据;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出了阴影区域的边界值。将禁忌搜索算法嵌入遗传算法中并结合具体案例,搜索出了阴影时长最短的最优目标轨道。所给出的绕月轨道阴影区域模型简单且能够满足工程精度需求,可用于星上自主预报算法;所给出的嵌入式遗传算法能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并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97.
一轮圆月,一双脚印,圆弧起笔处好似龙头,落笔的飞白恰如一群白鸽,寥寥几笔勾勒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探月梦想——持续五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中,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月亮之上"最终成为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志。在"嫦娥三号"即将奔月的时刻,说起月球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过程,顾永江激动地说:"能为中国航天事业设计标识,是我一生的骄傲!"顾永江设计的月球探测标识"月亮之上"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  相似文献   
98.
人类对月球探测科学内涵的认识正在不断扩展,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使用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变得十分重要月球车的种类和功能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按照探测方式,月球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人驾驶的月球探测车,它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载有多种科学探测设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靠地面遥控指令或自主控制在月面进行巡视探测,所以也可称为月球机器人。另一类是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它主要作为航天员在月面活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99.
追月梦想     
每到夜晚,仰望星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洒下柔和的银光,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探索月球,探索星空,探索未知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不懈的追求。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即将启程的嫦娥三号,"嫦娥"始终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家……这些看似与探月工程关联不大的人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探月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表述着自己的追月梦想。  相似文献   
100.
这里无意重复尘封已久的旧时故事,而是想从旧时故事中触摸那些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灵魂。有了这些灵魂,就会产生比任何火箭都大得多的动力,进而推动人类飞出地球,飞向月球,飞向无限广阔的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