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1篇
  4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主要对双声纳基阵二维目标联合测向交叉定位算法及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具体的定位公式和误差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基线和不同基线误差、方位误差下目标GDOP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定位误差随基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基线和方位误差的增大而增大,当基线增大到一定长度时.定位误差最终趋向稳定,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42.
43.
现代飞行器电力系统是除发动机动力系统以外最为关键的一个系统,欧美等发达国家竞相在运载工具独立电力系统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催生了飞行器"集成电力系统"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成倍提升了飞行器的使用效能及安全可靠性。而我国在飞行器电力系统的发展论证及升级换代上尚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导向。文章通过援引分析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对我国开展飞行器电力系统研究以启发。  相似文献   
44.
简述了真实静电感度测试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方法,报道了利用该方法测试的两种电点火管DD—4.5、DD—17的静电感度测试结果。确定了其最小静电点火能分别为834μJ和188μJ。依据不同的ESD(静电放电)模型,讨论了不同静电危害源对电点火管直接放电时的最高安全电压值。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悬浮式深弹发射后在空中的弹道特性,建立了深弹弹着点坐标的计算模型。采取蒙特卡洛方法,分别对舰艇六自由度状态下,单管和六联装火箭深弹的弹着点坐标进行了仿真计算,对弹着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弹着点的联合密度函数。结果表明,在发射参数存在正态扰动时,弹着点散布区域均呈椭圆形分布,弹着点坐标均仍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6.
飞行器在飞行状态时,控制导线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作用下,该设备控制指令将会出现控制状态错误翻转、持续无指令输出等故障,产生故障的机理是电磁脉冲(EMP)通过传导方式进入控制箱产生紊乱的回输信号所致,严重时会损坏控制器及起飞装置。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飞行器控制导线对电磁脉冲的防护加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控制导线采取屏蔽法能够使飞行器对电磁脉冲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7.
重点分析了比幅测向系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其进行"主动反侦察"干扰的方法,推导了受到干扰下比幅测向系统的测量结果公式,讨论了不同条件下的干扰效果,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8.
挠度变形是工程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梁的挠度变形,提出了采用应变式传感器进行挠度测量的方法对几种典型的悬臂梁的挠度进行测量,该方法是利用挠度与外载荷(外力偶)、弯矩与应力、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导出梁的挠度与应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由测得的应变得出悬臂梁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挠度。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测得的结果大大地提高了挠度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49.
电源系统是电传动装甲车辆的核心,对其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源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导致了建模困难、模型精度低以及模型实用性差等难题,针对不同的部件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建立其仿真模型,完成了基于模糊控制的系统多目标优化功率分配策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件和系统两个层次的仿真试验,证明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电传动车辆电源系统的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50.
在理想情况下,基于均匀圆阵的米波全向雷达可联合-1阶、0阶和和1阶相位模式实现全方位的无模糊测角。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各接收通道幅相特性往往不一致,这将导致激励出的相位模式中包含误差项从而引起明显的测角误差,而且该误差无法补偿,只能通过校正通道间的幅相误差或选择合适阵列参数的方式来减小。为此,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测角误差与各接收支路幅相误差之间的解析关系式,明确了幅相误差对测角误差影响的同时也为合理选阵列参数以减小幅相误差引起的测角误差提供了理论依据,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误差分析的正确性并给出了最优的阵列直径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