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Petri网是对具有产生式规则的故障诊断系统建模的有力工具,但其学习能力不强。以Petri网的基本定义为基础,结合模糊逻辑和Petri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定义了模糊学习Petri网模型。模型中的隐含库所和变迁将人工神经网络中隐含神经元内部信息处理过程明确化,然后对该模型提出一种逐层调整变迁阈值的训练算法,该算法通过逐层调整的方式来获取变迁的阈值,改善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并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证明。最后,以故障推理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2.
适应新形势下远航任务要求,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岸舰一体"的政治工作,是有远航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新模式体现了基于"岸舰一体"信息系统的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3.
超短波组网在武警部队无线通信中应用广泛 ,介绍了使用GR3 0 0转信台组建同频网的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134.
美国为了进一步发展海军关于在2010到2030年期间实现网络中心战部队概念设想,战略小组(SSG)根据海军作战部长下达的任务,目前正在研究“力量网”(FORCEnet),力量网从海军的作战角度提出了一个革命性转型方案,该方案要使用新兴的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决策辅助技术、武器技术和支持系统等。力量网是一个完全一体化的分层网络,是美国海军实施“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作战概念的基础,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海上系统。它包括了从海底到太空,从海上到陆上的传感器、武器系统、平台、车辆和人员。力量网在全面网络化的海军…  相似文献   
135.
基于综合性能的C3I系统通信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C3I的重要性及其效能,分析了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力求在实时综合性能的基础上选择通信路由,论述了传统Petri网和模糊Petri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及其区别,描述了用模糊Petri网进行系统综合性能分析时的有效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性能的路由选择算法,最后,通过实例来说明通信路由综合性能评价以及路由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6.
GSM网与CDMA网移动电话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毅 《宁夏科技》2002,(4):40-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城市,电子技术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将Petri网引入到Agent中,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Agent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C4I中的一个典型的指挥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8.
139.
一种基于Multi-Agent协作的战场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着眼于战场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问题,分析了数据融合的难点与需求,提出了基于多主体协作的Sentinel-Agent数据融合架构和融合校验模型,并对移动Agent任务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40.
为了定量分析火控系统测试性改进设计后,增加的测试模块对系统可用性的影响,本文运用动态故障树方法对系统可用性进行了分析判别,并运用随机Petri网建立了故障树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得出了系统增加测试模块前后的故障率和可用度指标的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测试模块的介入使得系统可用性提高,所进行的测试性改进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