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扼要介绍了光电对抗技术在海湾战争中的地位,重点分析了多国部队参战的各种光电对抗武器装备的型号、性能和应用特点,最后提出了作者的对策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战术导弹武器的主要制导方式和技术特点,分析了它们的应用前景。最后讨论了红外成象(IIR)寻的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抗干扰性能改善的角度论述了单一制导体制向复合制导体制的发展趋势,井重点分析了几种复合制导体制和毫米波精确制导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红外成象制导技木发展现状及其在战术导弹武器、战略防御武器、空间拦截武器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了红外成象制导的重大关键技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需求,并对国外红外成象制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拖曳式诱饵干扰模式为设计对象,结合导引头跟踪诱饵的工作模式和前置点比例导引制导律的设计,对末制导抗拖曳干扰导引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为导引头抗拖曳诱饵干扰措施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影响导弹制导系统性能的五种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导弹制导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灰色理论原理,建立了导弹制导系统性能评价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对五种导弹制导系统性能方案进行了优劣度计算评价,计算结果说明了这种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是有效的、可信的,相比其他方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反舰导弹在速度、机动性等方面的显著潜力,已日益成为舰船的主要威胁.尽快识别反舰导弹类型对缩短系统反应时间,正确预测目标运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从不同目标传感器提取的末制导雷达辐射源参数和弹道特性参数,对目标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分别对反舰导弹模式识别,仿真中充分考虑了各种误差干扰并进行容错性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两部分识别结果通过D-S证据理论进行综合决策,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识别决策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精确制导技术学科是<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技术门类新设学科.共收录条目146条,16.2万字.主编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学科主编黄建伟. 精确制导技术是以高性能的光电探测器为基础,采用目标识别、成像跟踪以及相关跟踪等方法,控制和引导武器准确命中目标(通常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制导技术.它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同时,它还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是确保精确制导武器在复杂战场环境中既能准确命中选定的目标乃至目标的要害部位,又尽可能减少附带破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复合控制导弹的末制导回路;研究了天线罩折射率、目标机动、目标角闪烁对气动力控制和复合控制时的末制导精度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控制对天线罩折射误差率的要求更为严格;复合控制对拦截大机动目标更为有效,但只考虑目标角闪烁时,空气动力控制的效果更好;综合目标机动和角闪烁的影响,复合控制可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20.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制导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至今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从制导雷达和电子战双方的作战意图和工作机理出发,抓住制导雷达作为武器系统传感器来获取探测信息这一特定属性,以制导雷达获取目标和导弹信息能力为评估重点,以制导雷达在受干扰后在采用抗干扰措施和未采用抗干扰措施情况下某个目标基本信息单元未被干扰信号压制或欺骗的概率之比作为评估指标,对压制和欺骗干扰效果评估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