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7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1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研究了机动目标宽带线性调频脉冲回波全去斜率信号模型,根据速度和加速度的调频频谱展宽特点,提出了机动目标宽带一维距离像线性化调频回波模型,给出了Radon模糊图转换(RAT)法线性参数估计与运动补偿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测速和测距误差.仿真实验验证了RAT法一维距离像线性化参数估计与补偿,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运动参数未知情况下机动目标的一维距离像频谱展宽问题. 相似文献
192.
研究了空间交会远程导引变轨故障后轨道重构问题,提出了轨道重构设计准则,对五冲量远程导引的每一次变轨故障分别给出了四类轨道重构方案.根据提出的设计准则对给出轨道重构方案的修正能力、测控条件、推进剂消耗、终端精度和安全性进行初步分析,确定了处理远程导引变轨故障的轨道预案. 相似文献
193.
共面绕飞卫星的相对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由于卫星受摄动力影响,其编队构形会发生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组合机动的队形保持策略,即在Hill轨道坐标系中,通过测量绕飞卫星相对位置,利用切向脉冲推力与径向连续常推力进行组合控制,消除相对运动椭圆中心的相位漂移.考虑地球扁率J2项摄动的影响,在队形保持中引入J2相对摄动加速度以提高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对共面卫星编队的空间构形进行有效保持. 相似文献
194.
针对具有自主接近能力的航天器开展了反交会规避机动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对完全不可观测机动进行定义,基于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并证明了完全不可观测机动是不存在的。随后,以施加规避机动后追踪器对逃逸器的测量值与未机动时的差异为优化目标,利用矢量乘积原理设计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并对变量约束进行分析,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最优规避机动方向进行优化。给出的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规避机动方向计算方法能够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小,从而提升追踪器对逃逸器的状态估计难度,降低其估计精度。本文方法为规避机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为以主动接近航天器这类新对象进行的规避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5.
基于水面舰艇在航渡中受到潜艇威胁的态势,提出了一种舰载直升机对潜防御性应召搜索的方法,通过建立潜艇对水面舰艇威胁航向的模型和仿真分析,能够有效地缩小舰载直升机应召搜索的范围,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舰载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执行防御性应召搜索时的行动方法。 相似文献
196.
黄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36(3)
针对提高空间机动目标跟踪精度的机动检测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机动检测方法-χ2-β检测法。该算法以脉冲前后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观测新息和常推力a-β动力学模型中辅助变量β的物理特性,给出脉冲机动前后沿检测判据。仿真实验比较了χ2检测法和β检测法的特性,结果表明: χ2检测法,对机动前沿的敏感性与采样点和机动阀值相关,较多的采样点与较大的机动阀值可以降低虚警率,但会增加检测延时,反之,可以减小检测延时,但会增加虚警率;β检测法,对机动后沿的敏感性与滤波跟随性能相关,在测量精度的保证下,可对机动后沿准确检测。两种方法联合起来,可有效检测多种形式脉冲机动,性能优于传统的机动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7.
低速磁浮列车利用电磁吸力支撑车体,相比轮轨列车具有噪音小、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研究控制器输出饱和条件下悬浮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可以避免由于电网电压约束而可能出现的失稳现象,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基于磁浮列车单点悬浮模型,使用电流-位置双环设计方法设计得到可稳定悬浮的控制算法。由于磁浮列车悬浮控制器的输出饱和环节,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极大椭球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在不改变控制算法设计的前提下实现了参数优化。通过仿真和试验均验证了优化后的控制效果,有效指导了实际系统的工程调试。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提高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移动目标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飞蛾信息素寻偶机制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方法。根据飞蛾基于信息素选择飞行方向的寻偶行为,建立信息素图风向模型和飞蛾信息素寻偶模型。考虑无人机机间避撞约束,提出从飞蛾信息素寻偶机制到无人机集群分布式协同搜索的映射,并给出具体实现流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在解决单个移动目标的协同搜索问题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外场飞行试验表明了所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具有自主接近能力的航天器开展了反交会规避机动方法研究。建立了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随后利用状态估计误差给出了可观测度的定义,量化了可观测性指标。以可观测度为评价指标,提出基于虚拟轨道的可观测度计算方法,以可观测度梯度对规避机动方向进行优化,保证了规避机动使目标航天器的可观测性达到最大弱化,并给出了规避机动大小计算方法。给出了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使系统的可观测性明显减弱,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规避机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0.
针对脉冲雷达近距离目标遮挡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雷达最小作用距离不受限于脉冲宽度.在此基础上,以Chirp脉冲为例,提出了一种适合远近距离全程目标的快速搜索处理算法.该算法只需发射一种宽脉冲波形,而不必根据距离的变化改变脉宽,从而有效缩短了搜索时间,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