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91.
从需求分析、对称五元照射器组阵设计、单通道单脉冲(Single-Channel Monopulse,SCM)网络设计等几个环节,深入分析了无人值守条件下高动态低仰角跟踪所采用的对称五元照射SCM网络的实现方法。通过与传统3通道天线组阵的比较,阐明了新对称五元照射阵列的优越性;通过与双通道多模馈源和差网络的比较,阐明了新SCM网络的特点;根据校飞试验结果,证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2.
针对在大范围海域完成搜索和侦察任务的多自主水下航行器(Multiple AUV,MAUV)系统,提出一种MAUV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编队航路点跟踪控制算法.控制系统采用分层递阶体系结构,包含任务规划层、控制协调层、运动控制层和执行控制层.而编队控制算法则采用"领航者-跟随者"法,基于横向跟踪控制,领航者沿连接航路点的直...  相似文献   
493.
针对当前无人水下航行器低速下近目标作业能力较差的问题,人们开始了对仿生扑翼推进方式的探索研究,仿生扑翼UUV应运而生.简要介绍了仿生扑翼UUV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综述了仿生扑翼UUV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仿生扑翼UUV的研制所面临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并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展望了仿生扑翼UUV的未来...  相似文献   
494.
针对小型AUV对低成本、微小型、高性能导航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IMU/DVL组合导航新方法.分析了低成本惯性导航系统的特点和误差模型,为有效提高系统的导航精度引入多酱勒测速仪与微机械惯性测量单元相组合,并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设计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基于UKF滤波的MEMS...  相似文献   
495.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斯白噪声因其最为常见,且其频谱较宽,干扰的频带范围较大,是一种用于通信系统性能测试的比较理想的干扰源.设计实现了具有较强交织效果的伪随机交织器,对利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伪随机序列进行交织,使通过B0X-MULLER变换法进行变换产生出高斯随机数的方法得...  相似文献   
496.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7.
为了解水下航行器旋转燃烧室内燃气的流动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对旋转燃烧室内的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计算采用RNGκ-ε模型、气相燃烧采用ED模型、液相采用离散液滴模型。得到燃烧室不同轴向截面位置的速度变化曲线和燃烧室中心纵截面的湍流粘性系数分布。结果表明,在燃烧室中间燃气形成范围较大的中心回流区,气体切向速度分布呈现Rankine涡结构,径向速度较小且为向心向。由于出口位置的偏心性和空间突缩,燃烧室后部的流场呈现明显的非轴对称分布,而且燃气速度变化剧烈。湍流粘性系数在回流区和出口上游处较大,而在壁面附近都小于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