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相似文献   
132.
高非线性光纤制造技术的成熟和光纤激光器性能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超连续谱光源的快速发展,以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超连续谱的产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3个不同波段,综述了超连续谱产生的技术方案与最新进展。当前,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超连续谱光源输出功率已经突破百瓦量级,并出现了多芯光子晶体光纤、光纤放大器和随机光纤激光器产生超连续谱等众多新方案;以氟化物光纤和亚碲酸盐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中红外超连续谱,输出功率也突破了十瓦量级;在光谱拓展方面,以硫系光纤为非线性介质的超连续谱,输出光谱已扩展到12μm以上。  相似文献   
133.
应用几何光学中的射线理论,建立雷达测高和测距误差的评估模式,给出不同高度和距离处的雷达测量误差,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式在评估对海雷达测距误差方面的正确性.为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等电子装备的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电子装备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4.
阐述了具有镀铬层铁磁性零件的裂纹漏磁检测机理,探讨了基于循环搜索逼近的裂纹定量检测的基本方法。实测结果证明漏磁法检测具有镀铬层工件的缺陷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5.
《国防科技》2003,(2):80-80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即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亦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窗口宽度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 其实,对运载火箭本身来说,没有太严格的发射窗口限制,什么时间发射都可以。不过,在进行运载火  相似文献   
136.
地球上,每15分钟就有一人被地雷炸死或炸成残废,联合国估计,现在全球60个国家的土地上埋设了1亿多个地雷,许多地雷经常被激活爆炸,对平民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幸的是,探测和排除这些地雷依然十分困难,并且充满危险,要完全消除地雷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掌握安全可靠的地雷侦测和扫雷工具是唯一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7.
何以发展,惟有创新。正是创新使中光学集团只用十年时间就跃居光电领域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方阵。军工企业发展民用产业不能封闭,一定要开放。正是开放使中光学集团光学引擎产品的发展蕴涵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38.
结合光学侦察卫星的特点建立了光学成像卫星目标探测概率与卫星轨道倾角、探测幅宽、访问间隔、目标特性等因素的关系模型。该模型明确了卫星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可作为对光学侦察卫星进行需求分析、顶层设计以及效能评估的依据。以大型舰船为探测目标,用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9.
由于光纤法测量表面粗糙度易受到传感器光源、零件材料、零件加工方法和测量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测量的精度。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0.
查理 《国防科技》2006,(3):88-96
王大珩王大珩(Wang Daheng,1915.2─),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一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生于江苏省吴县。1936年,王大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1942年,他受聘于伯明翰昌司(Chance)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直至1948年回国。早在王大珩留英期间,曾随当时国际色度学权威之一W.D.莱特(Wright)教授学习色度学,并在色差阈值研究中充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