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对此,军地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2.
北京市丰台区人武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注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最近组织基层武装部长进行述职。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有21个街乡镇和企业武装部长进行了述职,2名从事武装工作满20年以上的优秀武装部长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这项活动是北京市丰台区人武部11年来一贯的做法,有效提升了武装部  相似文献   
93.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民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兴趣爱好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适应新时期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特点规律和任务需求,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分析和审视,对于在  相似文献   
94.
陈伟  左毅  耿继超 《国防》2009,(11):51-52
民兵应急分队是后备力量的"拳头"队伍。新形势下,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应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优化人员编组、加强教育训练、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95.
重点队伍是民兵组织中的"拳头力量",这些队伍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边防民兵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6.
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国防生,是军队干部来源的重要渠道.随着这项人才工程的不断推进,在国防生的选拔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97.
军事训练是武装力量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新世纪新阶段,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后备力量,担负着配合保障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重任,必须着眼增强应急应战能力,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军事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98.
预备役部队按照新的训练大纲施训以来,无论是首长机关训练,还是专业技术分队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对于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的训练质量至关重要。 合理解决训练时间有限、训练基地不足与受训人数多的矛盾。预备役部队训练时间有限的特性,导致了训练时间短与训练人数多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效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  相似文献   
99.
张凤林  米卫山 《国防》2002,(1):51-51
河北省馆陶县征兵办公室是国防部授予的全国“廉洁征兵先进单位”。10多年来,他们坚持把征兵质量放在第一位,先后为部队输送了3100多名合格兵员,无一责任退兵。现在,他们又面对新形势,确立了积极向上、争创一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00.
陈奎元 《国防》2002,(9):8-10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必须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大力推进党管武装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