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近年来,军队网络蓬勃发展,网站内容和功能愈加丰富,全军政工网、中国军网先后开通了博客频道,各军、师单位包括一些团单位也相继设立了博客栏目,为广大军网用户表达情感;展示自我、交流工作心得搭建了平台,受到热烈欢迎。我刊从本期开设“政工博客”栏目,旨在选取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博文与读。者分享,希冀对大家有所启发。也欢迎大家写稿、荐稿,尤其盼求那些情感真挚、语:言亲切、文风朴实、有所见地的“政工博文”。您工作生活中的一丝感悟、一份心得,也许正是别人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呢。  相似文献   
42.
刘丰 《政工学刊》2013,(1):79-79
从2011年始,贵刊开设了“编读往来”栏目,让读者与编者、作者之间有了交流的平台。与战友交流中,大家都说:“这个栏目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感情真挚,质朴感人。“编读往来”栏目稿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辞,更多的是对杂志的评价及建议,或是阅读体会,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给人的感觉“都是肺腑言,一读就激动;都是真见解,一看引共鸣”。  相似文献   
43.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44.
正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不变的守候。我喜欢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栏目,一篇篇真实纪录兵团这一支不穿军装、永不退役的屯垦大军的文章让我感动,也引我深思。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兵团人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中默默付出、屯垦戍边,铸就了可贵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踏实做事、真  相似文献   
45.
因工作需要,贵刊的"领导科学""思想修养""人才建设论坛"等栏目,我们每期必看。近来一些文章在谈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时,讲要把握好爱好的尺度,做到不奢求爱好,不张扬爱好,不放纵爱好。这种提法是对的。但有  相似文献   
46.
《解放军生活》为服务官兵而生,与基层官兵一起聊我们的刊物,对编辑部来说既是希望又是传统。今年10月,我们来到北京军区某集刚军红军团与战士座谈。对这本比很多战士还要"年长"的刊物,大家厚爱有加,当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很多建议即将付诸实施,也有很多期望我们将会慢慢消化、逐步实现。现将会上精彩发言选录如下:  相似文献   
47.
每次看《兵团建设》必看"兵团人家"。这个栏目中的稿件,篇篇质朴感人、富有启发性。"兵团人家"生动地反映了团场和连队的变化,字里行间传递着职工群众的心声,有故事、有真情,既好看,又耐看。"兵团人家"为读者呈现的一个个忙碌的身  相似文献   
48.
只要《兵团建设》杂志一到单位,我总是会第一个抢来翻阅。作为第二代兵团人,我尤其喜欢《兵团档案》这个栏目。对我来说,《兵团档案》就是一个解读兵团历史的博物馆,通过它,使我能更多的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史和发展,对兵团的作用和使命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最近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一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在峰会之前,中国与巴西签署多个合作文件,涵盖了防务、科技、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峰会期间,中印领导人也举行会晤,双方同意恢复军事接触,并取得了其他一些建设性的成果。此次峰会,凸显了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本期《环球》栏目结合刚刚闭幕的巴西防务展以及印度最新的军力发展动态,对金砖国家中的巴西与印度的相关情况作一基本介绍。  相似文献   
50.
2005年第1期《军事经济学院学报》学术争鸣栏目刊登了名为《质疑“物资保障社会化”》的文章。其作者对物资保障社会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后勤保障社会化分为产品的社会化与服务的社会化,为我们进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分析视角,但作者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物资保障社会化是一个伪命题,却不敢苟同。本文试对这一观点进行一定的辨析,以做回应,从而达到学术争鸣的目的。《质疑》一文的主要观点是:“军队是一个非生产性的武装集团,物资只能来源于社会,即物资保障本来就是社会化的”。“军队是一个非生产性的武装集团”这是没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