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李海涛 《国防》2012,(5):25-26
推进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是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一要找准融合切入点.军民融合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选准主攻方向,以重点领域建设带动军民融合整体发展.要把握国防动员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力争在通有装备科研生产、军队人才培养、社会化保障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形成对军民融合的强大牵引力,进一步辐射扩大军民融合范围,整体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2.
闵捷 《国防》2012,(9):33-34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长期实践的经验概括,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防动员建设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走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内容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军地相关部门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建设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国防动员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要有效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建设模式转型,必须结合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科学谋划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3.
陈志伟 《国防》2012,(6):34-35
当前,预备役部队既面临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现实要求,又存在制约训练质量提升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体制特点限制.由于预备役部队的性质是寓军于民,作为主体力量的预备役官兵“聚则为兵,散则为民”,而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三年一遍的训练周期,使预备役人员处于“训练批流失一批”的状态,训练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相似文献   
94.
卢胜君 《国防》2012,(10):55-56
一、体制意识——由陆缘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管理体制运作依赖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海洋思想仍是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与外向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思想,树立海缘为主的思想体制,海洋意识发展才会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 一是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蓝色领海即蓝色国土.从地球空间海洋与陆地分布看,海洋是看不见泥土的大地,陆地是看不见蓝水的海洋.黄色领土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天然情结.人们常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自豪,认为国土就是国家管辖的陆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把海洋、海防、海权、海军看为同义词,蓝色领土观念较为贫乏,致使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较少考虑海洋因素,对海底资源、海洋水产、海洋运输、海区管辖等也较为忽视,海洋意识和海上力量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陆地领土与海洋领土均是国土,国土区分颜色.  相似文献   
95.
宋春林  杜佳 《国防》2012,(7):82
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成立于2010年1月,是我军第一支在国家行业系统组建的预备役部队.中心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坚持以提升电磁频谱管控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高科技行业预备役部队实际,创新训练模式,采取专业技能在岗训、军事科目集中训、实战能力演练训等方法组训施训,有效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了边组建、边训练,边遂行任务、边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6.
李光放  孙红林 《国防》2012,(12):48-49
随着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日益繁重,加强后勤动员建设、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动员能力,对于推动动员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应急应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建立权威高效的后勤动员指挥体制.多样化军事行动后勤动员,涉及军队和地方诸多单位和部门,必须通过建立权威高效的动员指挥机构,对后勤动员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一方面,在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架构内,落实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工作机构,重点抓好地市和县级动员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明确任务分工、理顺工作关系,确保动员工作层层落实,逐步建立任务部队提需求、省军区搞协调、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后勤动员格局.  相似文献   
97.
周红球 《国防》2012,(8):85
近年来,江西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突出信息化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突出抓信息化知识、信息系统的学习训练,深入开展党委班子岗位练兵,大抓团营连三级军政主官集训,强化各级预备役部队指挥训练信息系统、战场环境综合应用系统等操作运用训练。重视各级各类骨干在部队训练中的"酵母"作用,每年组织10期以上专业技术骨干集训,铸就一批懂信息化会带兵练兵的"武教头"。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8.
周立强  张辉清 《国防》2012,(11):42-43
民兵工作历经多次调整改革,目前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必须按照总部"三个转变"的总体思路,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深化调整改革,努力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为此,一是要坚持质量优先。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按照"压缩直接参战力量、增加支援保障力量、加大科技含量"和"建强应急队伍、建精支援队伍、建实储备队伍"的基本思路,走出机械化战争时代拼数量规模的模  相似文献   
99.
吴建初 《国防》2012,(11):25-26
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民兵根本职能由机械化条件下参战支前为主向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由依据任务临时抽组为主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民兵工作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转变,实现数量规模适度、结构布局合理、科技含量较高、管理使用规范、队伍可靠管用的目标.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工作的总要求总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三个转变"这个总要求总任务构建新型民兵队伍.  相似文献   
100.
士官作为"兵头将尾",是"军中之母",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对于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意义重大。近年来,我部依托教导队以建设"政治思想坚定、专业技术精湛、作风纪律严明、骨干作用突出、身心素质良好"的士官队伍为目标,积极探索规律、把握特点,持续组织新选士官岗前培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新选士官适岗称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