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超音速环形引射器空气引射启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超音速环形引射系统,对环形引射器空气引射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道马赫数越大,则系统启动压强越高,同时盲腔真空度越高;混合室收缩比越小,系统启动压强越低;若管道马赫数较大,而第二喉部长径比和亚音速扩压段面积比过小,引射器启动过程可能不稳定,甚至无法启动;混合室收缩比、环型引射器扩压管道参数对盲腔压强无影响.  相似文献   
892.
《国防科技工业》2008,(7):43-43
为贯彻落实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研讨十二五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促进武器装备的试验与测试技术创新,增强军工核心能力,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与质量司的指导和各军工集团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893.
894.
895.
896.
本文阐述了仿真试验技术在作战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一个用于新型舰炮武器系统试验的仿真系统的用途、组成和功能等主要概况,重点介绍了在新型舰炮武器试验仿真系统中的主要数学模型及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7.
FRP-混凝土组合圆柱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根外包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三种复合材料的混凝土圆柱轴心受压试验为基础,分析FRP-混凝土组合柱与单同混凝土柱不同的受力机理和力学性能,得出FPRP可极大提高混凝土柱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建立了FRP-混凝土组合柱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模型与实测曲线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98.
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着陆场地面弹塑性特点的情况下,建立了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的弹塑性接触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返回舱的着陆过程与地面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在相同的弹性模量下,土壤的极限应力越大,则着陆过载最大值就越大,着陆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就越小,返回舱的"跳跃"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899.
均匀试验设计在无人机关键参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所采用CFD软件FLUENT对无人机的气动特性数值模拟,消耗大量时间这一问题,进行了试验设计,来减少试验次数。首先对各种常见的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局限性及试验次数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然后选取了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来安排试验,实践了均匀试验设计在无人机关键参数设计中应用的案例,并通过曲线拟合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对均匀试验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00.
评估雷达系统可靠性时,失效寿命难以获得,性能退化数据成为评估可靠性的重要信息。对其中器件级信息充足,板级、分系统级、系统级现场试验信息缺乏,而收集这些部分的退化数据仍需较长时间,以雷达某一部分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加速退化试验,验证是否存在累积效应及有规律的退化过程。以某雷达电源整板为例,在温度应力下进行恒加加速退化试验,观测到特征退化量电源板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的退化规律,进行统计推断。结果表明基于加速退化数据进行该部分可靠性分析方法可行、结果可信,且更具优势,为雷达系统可靠性评估及增强可信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