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博士军团     
兵团国资公司止在成为培养资本运营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3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的街道民兵工作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着眼实际,以民兵战时任务为依据,以提高遂行任务能力为目的,切实搞好街道民兵工作的调整改革,逐步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结构科学、重点突出、机制完善、法规健全的街道民兵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33.
沈春巍 《国防》2011,(4):41-42
《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编入民兵组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储备。"其中第一种形式: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是专门编配在现役部队重要专业技术岗位上,为战时出现伤亡时提供的对口补充兵员。建设好这支力量,对于提高现役部队精确动员能力,做好大规模作战准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有力牵引下,现役部队预编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改革,扩大了预编范围,调整了预编对象,优化了编组方法,改进了训练方式,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编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从宏观上看,这项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工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4.
区域经济的军民融合是指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将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统筹考虑,实现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应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军委及其总部为统管,各大军区、经济区为主线,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从顶层设计开始,完善军民融合的管理体制,推进军民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经济军民融合平台。  相似文献   
35.
解决军费来源渠道分散、运行成本高、规划计划与预算脱节、联勤体制下财务保障效率低的问题,应设置预算与保障相分离的专门预算机构,将装备财务归并到后勤财务,统一经费拨款渠道,实行军兵种部队联供联管的经费供应管理模式,实施经费通专一体化保障。  相似文献   
36.
2005年12月26日~27日,国防科工委在京召开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是国防科工委自1999年军工院校管理体制调整以来的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向大会发来书面致辞,充分肯定了国防科技工业取得的成绩.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防订货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和调整,目前形成了由俄罗斯国防供货局和俄联邦国防订货署两大订货主体组成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8.
人民防守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防空是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方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简称人防。  相似文献   
39.
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就目前情况看,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漏洞多。不少文秘人员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精,在归档文件的整理、分类和保管期限划分等问题上模糊不清,档案不按时归档和不及时移交综合档案室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文秘人员在档案的借阅问题上责任心不强,防间保密意识不强,随意借人翻阅、借阅不签字等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文秘履职抱怨多。  相似文献   
40.
正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多云3月23日起,三师伽师总场七连进入春耕春播生产大忙时期,连队干部、职工都在春耕生产第一线。"三民"工作组积极与连队沟通,掌握每户春播完成情况,先走访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完成春播一户走访一户,做到春播走访两不误,对部分两次入户还不在家的集中在中午和晚上进行走访。截至4月16日,"三民"工作组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