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51.
新兵连犹如军营的预科班,只有通过所有基础课日的考核,才有资格进入军营这所大学校。新兵连的生活是每一名军人的"成人礼",这样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让人刻骨铭心,更让人感慨无限。  相似文献   
852.
汪干事,我小时性格就比较内向。参军以来,我对如何与身边的战友和领导相处更是不得要领。久而久之,看得出来,大家也不太愿意和我交往,为此,我感到很孤单,心里有话也不知道找谁讲,我知道这种状态不好,我也很想和身边的同志和谐相处,可我就是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某装甲团上等兵小张像小张这样有类似困惑的官兵,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过很多。这些官兵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即不知如何协调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个人或群体在寻求满足社会心理需要、事业需要的心理状态。那怎样才能被人喜欢?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853.
"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日前,《朱镕基讲话实录》的出版发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而上述话语则被视为朱镕基经典语录广为流传。体会朱镕基的这番话,对我们做好工作不无裨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么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会碰到反对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854.
从经济学维度审视,雷锋精神不仅深度契合市场经济里"经济人"、"道德人"的内含属性,而且完全交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吁求及根本原则。换言之,社会  相似文献   
855.
反腐倡廉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培养塑造人的廉洁品德,引导规范人的廉政行为。具体讲,就是通过传授灌输廉洁从业的知识、理论、政策、法规等,培养人们廉洁从业的思想和信念,进而引导人们把这种思想和信念转化为廉洁从业的实际行为。由此看来,反腐倡廉教育最终目的的实现或最终  相似文献   
856.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碰到许多困难,特别是现在的青年官兵,个性很强、韧性不强,冲劲很足、后劲不足,激情很多、办法不多,一旦遇到烦恼和困难,容易情绪低落。影响青年官兵情绪的因素有很  相似文献   
857.
顾波  李波  白钰 《政工学刊》2012,(7):69-70
近年来,我军的心理服务工作蓬勃发展,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理保障。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基层部队的心理服务工作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进一步做好基层官兵的心理服务工作,我们必须注意纠正以下三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858.
挫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坎"。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是大家经常议论的问题。一、面对挫折的表现第一种:一蹶不振型。挫折过后便自暴自弃,这种人往往在过去的成长经历中一帆风顺,对挫折没有心理准备,缺少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9.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试卷给出的材料耐人寻味,富有哲理:"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真理,不在心外;创新,源自心灵。如何抓住心灵的微光?不仅需要高考生临场思考,也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60.
读书康寿     
据调查资料显示,人类平均寿命,知识分子高于非知识分子,城市人高于农村人。其原因之一,是读书能够养生益寿。这绝非"科学家的杜撰",古今中外均有依据,认为读书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其一,读书可以入静。古语说:"养身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可见读书可消除杂念,使人心平入静,这比练什么功都强。练功前首先要入静,什么吐气、吸气、气沉丹田等,其目的就是入静。而读书入静比练功入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二,读书可以悦心。清初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