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刘斌 《政工学刊》2015,(5):32-33
立起政治工作威信,离不开有威信的政工干部作支撑。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干部队伍。习主席这一重要观点,对加强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作出了新的概括定位,树立了检验政治干部的时代标准。新时期军队政工好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笔者的思考有四:一、要有向上的精神风貌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使部队迎来了政治工作的春天。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  相似文献   
3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我们打下深刻烙印,也留下太多思考。细细回味扎实走过的每一步,深感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给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带来许多珍贵启示。一、教育不能一味抓下,而应以上率下、层层传导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先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抓起严起,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委委员带头围绕落实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成了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的强劲态势。"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  相似文献   
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新年伊始,各级领导和机关部在筹划新年度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这对于理清工作思路、抓好工作落实、推动部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能不能以创新思维谋篇布局,筹划好各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年度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34.
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既要以敏锐的前瞻意识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内涵要求,在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谋划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又以要围绕民兵预备役担负的使命任务,努力研究解决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在思想上、职责上和政策上的问题,提高专武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5.
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本期编发3位人武部主官的民主生活会手记,他们在参加民主生活会中,深刻而诚恳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存在问题不遮遮掩掩,敢揭短亮丑。大家既交流了心声,碰撞了思想,又触及了灵魂。这样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既是今年夏天热得发烫的话题,也是人武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36.
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陆疆比较起来,6.3平方公里无入居住的钓鱼岛,真可谓弹丸之地。  相似文献   
37.
习主席强调,要着力建设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政工干部更要自觉践行这一要求,强化使命担当,把“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用先进思想引领人 掌握和运用先进思想,是政工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一要注重厚植理论根基。理论的伟力最深厚、最强大。从党的历史上看,凡是理论上不成熟的时候,遭受的挫折就多;理论上比较成熟的时候,事业就会顺利推进,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38.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所形成的《古田会议决议》开辟了思想建党的历史先河,树立了政治建军的伟大丰碑。经典历久弥新,真理永不褪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首位意识,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生命线”在强军兴军的恢宏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39.
扫海警戒是实兵演习、装备试验、海上安保等重大海上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兵力多、协同难度大、活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政治工作必须突出强化官兵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40.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