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国防动员机构、国防交通主管部门等,为满足战时及平时特殊情况下民用运力动员保障需要,对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预先作出的部署与安排.本文从结合实际需要、把握关键环节、遵循基本要求等方面,对编制民用运力国防动员预案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2.
《国防科技工业》2015,(2):49-52
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提升产业规模和能力,实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科学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计划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末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十二五"末预计达到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  相似文献   
63.
徐辉 《国防科技》2015,36(2):67-71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对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深化和升华.在介绍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双重导向及其协同,阐述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信息交流不畅、知识产权难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对技术转移的意义和潜力的认识,深化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引导和统筹规划;搭建必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或利用合适的中介机构,拓宽技术转移的途径;落实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调动研发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5.
工办之窗     
《中国军转民》2014,(11):7-8
<正>江西省国防科工办主持召开吉安企业"民参军"座谈会积极鼓励优势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落实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打破国防科技工业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的局面,让军工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和使用。充分吸纳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积极鼓励"民参军",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引导和帮助优势民用企业了解掌握"民参军"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进"民参军"步伐,江西省国防科工办于2014年9月29  相似文献   
66.
于洋 《环球军事》2014,(1):60-61
2013年4月29日,一架美国民用货机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坠毁。原来,美军在依靠一支“私人空军部队”-民航公司的飞机运送兵力。其实,美军方一直有这个传统,租借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全球范围内掩人耳目地秘密运送部队和间谍。  相似文献   
67.
苏强 《国防》2014,(7):14-15
正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是新形势下我党指导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方针的精髓要义,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利用国防资源与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68.
目前,军用科技资源的使用效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国防知识产权制度的缺陷是主要原因之一。破解“军技民用”的国防知识产权障碍,可借鉴美国相关制度经验,建立包括权利归属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解密转移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内的“军技民用”国防知识产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9.
国防知识产权在民用领域运用是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一种投入、两种产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0.
刘润芝 《国防》2013,(4):12-13
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加速演进,国防与军队建设任务愈加繁重,对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坚持技术与理念相结合实践证明,技术与理念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容、形式、程度、范围等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