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和传统火药发射弹丸相比,电磁发射弹丸具有初速高、射程远等优势,但尾部的电枢臂槽会使弹丸部流场不再轴对称,产生独特的气动力特性。基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rs方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分析电磁发射弹丸的气动力特性。研究表明,对于高速旋转的电磁发射弹丸,马格努斯效应来源于激波层内流场畸变和电枢臂的迎风面积变化的共同作用;电枢臂迎风面积的周期性变化是导致气动力和力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马格努斯力矩在滚转角45°和135°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电枢臂槽的存在既加剧了马格努斯效应(135°时增加50%以上),又使得压心周期性前移(绝对前移量达5%),并且随着转速的增加,马格努斯力矩增加和压心前移效果越来越显著,不利于弹丸的动稳定。  相似文献   
92.
王珏 《当代海军》2001,(11):15-17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工具的大型军舰,舰载战斗机作为航母攻敌制胜的主要法宝备受重视一目前,世界上固定翼舰载战斗机研制水平处于领先的仍属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推出的F/A-18E/F及苏-33性能优异技艺超群,是现役舰载战斗机中的佼佼者。那么,这两种先进舰载机相比较孰优孰劣、淮又更高一筹呢?  相似文献   
93.
求绝对值函数的导数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难点。本文证明了一个公式,能较全面地解决绝对值函数的求导问题。  相似文献   
94.
利用非线性单调算子理论证明了由作者在另一篇论文中给出的三维静磁场Robin问题的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95.
针对高旋制导炮弹高转速导致控制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船尾装置进行弹体减旋控制的制导炮弹外形,减旋船尾的轴承装置与前部舱段采用非硬连接方式,能够保证弹体出膛后达到船尾减旋效果。对弹体的气动外形进行物理建模,使用GAMBIT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通过FLUENT软件在Spalart-Allmaras模型的基础上对非硬连接减旋船尾的制导炮弹进行气动特性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500次迭代完成后,随着马赫数的升高,阻力系数的收敛值从0.174 0增加到0.466 5,升力系数的收敛值从0.066 99增加到0.408 8,力矩系数的收敛值从0.086 68增加到0.646 0;弹头和弹尾所受压力值随着马赫数的增加而增大,且弹头所受压力最大值为9.82e+0.5 Pa,弹尾所受压力最大值为1.71e+0.5 Pa。仿真结果表明具有减旋船尾的制导炮弹气动外形合理,所得气动参数可为减旋制导炮弹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利用工程上常用的突起物干扰系数法,建立了体外天线气动加热工程计算方法,结合成熟的商业软件,采用二次开发技术,建立了突起物三维瞬态温度场计算模型.讨论了飞行条件下外露天线2种不同形式对天线接插件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为保证天线正常工作的温度环境,避免高热流的冲击,在天线设计时需考虑防热措施.  相似文献   
97.
以某涵道风扇为原型,从理论上分析涵道扩张角对涵道风扇气动特性的影响。运用滑移网格模型,采用三维不可压黏性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利用SST k-ω湍流模型,计算两叶桨气动特性,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分别计算涵道风扇在悬停状态下,3000~8500 r/min转速范围内,涵道唇口外形、扩张角和涵道高度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对流场进行分析。椭圆形唇口的涵道风扇总拉力系数小,气动效率低;当涵道扩张角在8.2°附近时,功率系数相对最小,随着扩张角增大,在桨盘下方靠近涵道壁面附近出现气流分离;涵道拉力系数对涵道风扇高度的变化敏感度低,随着高度增加功率系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8.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验证性试验特殊的飞行环境和助推分离条件,以某轴对称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级间分离问题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非结构网格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和非定常问题非定常六自由度问题仿真方法,对该复杂构型飞行器助推分离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得到弱干扰冷态分离状态下飞行器及助推器的运动参数和气动力参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对0.3 s内助推器的位移轨迹进行分析,判断分离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最佳的分离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