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压力容器在液二相共存的情况下 ,采用UNIFAC法预测液相活度系数进行液平衡计算 ,得到多元系统的液平衡浓度 ,结合燃爆模拟实验数据 ,对容器危险工况下的超压进行安全泄放设计。  相似文献   
82.
针对Aster导弹在PIF(pilotage inertial enforce)-PAF(puissance an frein)控制中的动力学问题,分析了侧向推力对导弹法向力、俯仰力矩、控制力的影响,建立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运动模型,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得到了PIF-PAF控制导弹的纵向扰动运动模型以及短周期运动模型。探讨了PIF-PAF控制提升过载响应时间的原理。解释了Aster导弹采用大面积弹翼、大面积舵面并将弹翼前缘后掠角设计为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常规潜艇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合近岸环境作战的常规潜艇的地位日益凸现:担任战略威慑、反舰、秘密作战和侦察等广泛的作战任务,可望与核潜艇平分秋色,成为海战的主要力量。绝式推进系统:推动常规潜艇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4.
以500W中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在助剂Ag^ ,Cu^2 ,Fe^3 ,H2O2,Fe^2 H2O2作用下,VX模拟剂乙酰甲胺磷(DMAPT)在TiO2悬浮液中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上述5个因素都能够加速DMAPT的降解,但最强的因素是UV+Fe^2 H2O2(UV Fenton试剂),20min即可降解完全,而不加助剂20min只降解35%,此外。还初步探讨了Fenton试剂在光催化体系中的作用。这对今后研究VX的光催化消毒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5.
黑幽幽的大海深处,一艘形似鲸鱼的潜艇,正小心翼翼地游弋着。突然,由远及近传来阵阵闷雷般的爆炸声。一枚鱼雷正朝潜艇疾速袭来!舰桥内的氛顿时紧张起来,艇长略一思索,随即下令:发一组幕弹,潜艇迅速规避!霎时,暗黑的海水接连激起几道微澜,随后又传来几声不寻常的炸声,海水很快混浊起来,接着悬浮起大量的泡,迅速在海中筑起一道由泡组成的水下“烟幕阵”,鱼雷上当了,径直向“烟幕阵”袭去,潜艇却趁机迅速转向,溜之大吉。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某艘潜艇的一次厄运就这样避免了!艇上的官兵暗自庆幸。惊定之余,不少人纷纷询问幕弹为何有这般神奇的成力?它靠什么把自导鱼雷引入“歧途”?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幕弹的身世说起。幕弹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海军潜艇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分析液比对液体中心式液同轴离心喷嘴燃烧过程的影响,针对一台采用液体中心式液同轴离心喷嘴的燃发生器在不同液比下进行热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液比的增加,燃烧过程存在三种状态——稳定燃烧、稳定燃烧过渡到低频不稳定燃烧、低频不稳定燃烧。这种低频不稳定燃烧与供应系统的振荡无关,是由液比增加造成三岔火焰远离喷注面板,当三岔火焰到达喷雾撞击点后火焰稳定性降低,使得火焰在回流区内前后振荡引起的。  相似文献   
87.
基于对油罐惰置换原理的分析,建立了油惰化置换过程的紊流模型,采用压力和速度耦合场的PISO算法,完成了油罐惰置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用原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经验证对比表明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3 000 m^3的油罐,约整个置换过程的前9 600 s,罐内体处于爆炸燃烧范围,置换约9 600 s后油罐已处于安全状态;"置换死角"出现在靠近燃惰进口两侧的中央偏下位置;罐内各体组分除在靠近燃惰进口一侧的较小空间内对流扩散速度较大外,其他大部分位置各体组分对流扩散速度较小。这些结论将为油惰化置换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氧化铝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隔热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仲丁醇铝为先驱体,采用溶胶一凝胶工艺制备氧化铝溶胶,并将其与无机陶瓷纤维毡复合经超临界流体干燥得到氧化铝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吸附等方法对样品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热平板法对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氧化铝凝胶隔热复合材料隔热机理.研究表明:与氧化硅凝胶相比,氧化铝凝胶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经1000℃热处理后仍然能够较好地保持其纳米多孔结构;将凝胶与纤维复合后,充分发挥了氧化铝凝胶优良的隔热特性,使得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较纯纤维毡有了明显的改善,其热面温度1000℃时导热系数为0.0685 W/m·K.  相似文献   
89.
为了进一步改善电磁波吸收材料的阻抗匹配特性,提高吸波性能,利用原位聚合法和水热法合成PPy@Ti3C2Tx@rGO凝胶三元复合材料.通过增加PPy@Ti3C2Tx二元复合材料的配比调节rGO的高介电性能,增加复合材料电磁波损耗机制,提高材料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当PPy@Ti3C2Tx二元材料与GO的配比为2∶1时,P...  相似文献   
90.
基于乙炔铜法分析侦检路易氏的原理,通过实验确定了试剂配方,首次选胜细纱布作为截体材料,较好地解决了在不抽的情况下吸附采样侦毒的技术难点,设计研制了能满足毒剂蒸侦毒包战术技术指标要求的新型路易氏侦毒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