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01.
对国家成品油市场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有限竞争市场。通过对成品油市场主体厂商行为博弈的讨论,得出产量博弈的状况近期不会出现,价格博弈将使企业走入囚徒困境的结论。根据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军油筹措战略,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25(6):F0002-F000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式上,我院研制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和“整体自装卸野战加油站”两型后勤装备庄严驶过天安门广场,分别成为我军参加国庆阅兵式的第一型野营装备和油料装备。  相似文献   
203.
<正>2010年3月下旬,南海某海域气象复杂多变,北海舰队组织的联合机动编队部分兵力正在此海域进行远海综合攻防实战化训练。此时,在5级海况下已经无法实施横向补给,只能采取纵向补给。这种气象也已接近纵向补给的极限。  相似文献   
204.
针对战时基于定点调拨的弹药储备与基于定期调拨的弹药储备中存在的断供与盲供问题,从弹药消耗及补给数据出发,围绕弹药消耗量、补给量与储备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优化技术为手段,兼顾基于定点调拨弹药储备与基于定期调拨弹药储备的优点,通过寻求最佳弹药储备量和最佳弹药补给点的方法,实现了弹药储备量的优化控制,为今后的弹药储备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5.
为了定量评价军队油料供应能力,依据层次分析法构造军队油料供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建立评价军队油料供应能力的两级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与组合权重,采用专家评判法对各单项指标赋值,得出军队油料供应能力属于“较强”等级,这与军队油料供应保障现状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6.
陆战队某旅发兵四川,铁骑开进2000多公里,2750名官兵争分夺秒展开生命大救援。习惯于海上补给的湛江保障基地,快速反应,随机应弯,百余粮草官受命出征,全力以卦提供全方位即时保障。  相似文献   
207.
陆战队某旅发兵四川,铁骑开进2000多公里,2750名官兵争分夺秒展开生命大救援。习惯于海上补给的湛江保障基地,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百余粮草官受命出征,全力以赴提供全方位限时保障  相似文献   
208.
油料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开展油料装备效能评估有助于提高其效能.油料装备效能评估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将ADC模型引入油料装备的效能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结合使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其能力项,并以某型加油车为例进行了效能分析及计算;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油料装备的实际效能.该方法为油料装备效能评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从评判实例可以看出油料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等对装备效能的影响很大,在油料装备的研制、使用、管理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9.
后勤补给历来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粮食的供应尤为关键。春秋争霸战中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运河,其主要目的即是便于粮食等后勤补给物资的转运,秦汉时期为了征伐南越而修建了灵渠,曹魏为平定北方开挖了一系列的运河,隋唐以后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后勤补给线,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成为维持整个帝国运转的大动脉。在传统时代,陆运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长距离粮食转运效率极低,而水运则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开挖运河,连接天然河道,构建快速的后勤补给线为中国历代军事家和战略家所重视,成为中华帝国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