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注意到目前反导武器逐渐使用图像区分真假目标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对于远程BM使用仿形轻诱饵进行突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探讨了研制仿形轻诱饵可能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借鉴卫星姿态稳控技术,初步探讨了南北飞行的轻诱饵使用磁强计和磁力矩器利用地磁场定姿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局限性。最后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于南北飞行的诱饵,在BM弹头可调姿的情况下,是可以与弹头姿态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2.
根据某防空导弹随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改进。根据设定的阈值,采用指数趋近率的滑模控制和模糊滑模控制结合的分段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并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大幅减少了系统的抖动,并提高了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3.
由于加工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使用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存在盲元。盲元将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图像灰度分布失真,进而影响红外系统的跟踪精度。简单介绍了质心和形心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盲元分布对点目标、斑点目标、面目标跟踪精度的影响,为减小导引头的跟踪误差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4.
长期以来,形位公差带四因素中的位置问题,一直是公差教学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形位公差含义的难点。为了对形位公差含义的理解更加准确快捷有效。笔者就确定形位公差带位置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5.
将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及模糊控制两种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变结构自适应模糊PID位置控制器。采用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器进行误差控制,对前馈参数采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在线整定,实现了前馈补偿与误差控制的精确匹配,进一步抑制系统抖动现象,提高系统跟踪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将变结构自适应模糊PID位置控制器应用于数字交流随动系统的位置控制中,既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又具有很好的跟踪精度,较好地解决了随动系统跟踪精度、稳定性、快速性要求高,参数难以相互协调匹配的问题,大大改善系统闭环响应的品质,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06.
电场作用下w/o型乳状液液滴的极化模型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电场破乳的动力学机理,以单水滴为研究对象,建立电场作用下油中椭球形水滴的极化模型,研究w/o型(油包水)乳化油进行电场破乳脱水过程中水滴的极化特性,分析水滴极化的影响因素,推导体系中各个基本要素的关系式。分别对电场作用下水滴在向日葵油、棕榈油和校准油中的极化强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电场中油水界面张力及油的介电常数均对水滴的极化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椭球形水滴的极化模型得出水滴单位体积极化率相对于基于圆球形水滴极化模型的结果有明显改善,低压区和高压区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22.5%和13.5%。利用椭球形水滴的极化模型分析水滴的极化特性对深入研究乳化油电场破乳动力学机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7.
一滴水,只有融入溪流、湖泊、汪洋,才不会干涸。 一滴水.浓缩了茁壮成长的生命.也折射出色彩斑斓的生活。 我就是一滴汇入军营这片绿色海洋的水。凭海临风,那或喜、或悲、或苦、或乐的军旅片段.注定成为生命历程中一道多彩的风景,一首永恒的赞歌。  相似文献   
208.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军事知识的第一层抽象,是仿真系统开发的业务基础。所以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仿真系统的质量,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自身的VV&A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任务空间概念建模本质上看是军事领域的知识表示或者需求描述,定性描述占主要,定量成分非常少。因此,传统的通过分析输出数据的方法不能适应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特点。概要介绍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建模,并且提出了从专家法、静态校核机制、概念执行机制三个角度来考察模型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9.
非均匀形核法制备Cu包覆纳米SiO2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制备了Cu包覆纳米SiO2复合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复合颗粒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包覆结构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复合颗粒分散均匀,无团聚,单颗粒内包含多个分布均匀的纳米SiO2颗粒,且均被Cu包覆层隔离,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性得到了显著改善;新制备的复合颗粒不存在氧化,在存放或者制样过程中会部分氧化为Cu2O;纳米SiO2颗粒表面Cu包覆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非均匀形核作用,包覆的结构取决于 Cu晶粒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的沉积以及对复合颗粒的团聚控制。  相似文献   
210.
为提高金属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基于光学确定性加工原理将振动砂带研抛方法用于轴类零件的高精度修形中。在这种方法中,弹性接触轮在一定压力下与轴类工件接触形成一个矩形研抛区域,砂带覆盖在接触轮上,通过接触轮的轴向振动可以实现材料可控去除。利用圆柱度仪测量得到轴零件外圆表面的轮廓形貌,得到被加工零件表面轮廓的误差分布。使用脉冲迭代法计算接触轮在圆柱表面不同位置的驻留时间,通过机床主轴的伺服控制实现工件不同位置材料去除量的大小,从而实现被加工零件圆柱度误差的确定性修整。在经过仿真加工后,在一根45#钢轴的一段柱面上进行了确定性修形实验。结果表明,工件平均圆度误差从0.42 μm收敛至0.11 μm,圆柱度误差从0.76 μm收敛至0.35 μm,加工后的形状精度优于超精密外圆磨床的加工精度,验证了高精度轴类零件柱面上确定性修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