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拦截器姿轨控发动机工作的本质非线性特性,采用基于谐波线性化建立的描述函数法进行系统稳定性分析;推导了非线性系统的Nyquist幅相判据,同时从工程应用出发,将Nyquist幅相判据转换为Bode图对数判据,一起分析了拦截器俯仰角控制、滚动角控制和位置控制的稳定性,并对姿轨控发动机的推力进行了拉偏,分析结果表明拦截器程序悬浮姿态控制和位置控制系统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复合控制导弹的末制导回路;研究了天线罩折射率、目标机动、目标角闪烁对气动力控制和复合控制时的末制导精度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控制对天线罩折射误差率的要求更为严格;复合控制对拦截大机动目标更为有效,但只考虑目标角闪烁时,空气动力控制的效果更好;综合目标机动和角闪烁的影响,复合控制可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在对要地实施防空时干扰站应如何合理配置的问题.对单部干扰站及多部干扰站在不同配置情况下的有效干扰区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及掩护角的分析、比较,讨论了干扰站的不同配置对压制效果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地对空雷达干扰系统在不同作战条件下合理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子样条件下弹头落点CEP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武器射击试验中弹头落点子样小 ,评估其CEP难的特点 ,提出一种简明实用的计算方法 ,由仿真计算表明 ,它比GJB5 2 6A— 98的点估计较优 ,此方法可在工程上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应用线阵CCD技术测量飞行弹丸攻角 ,建立了测量飞行弹丸攻角的计算方法。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应用单个线阵CCD可以测量飞行弹丸的一个攻角分量。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发现线阵CCD的采样频率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从矢量形式的六自由度弹丸运动方程组出发,推导出了在全部力和全部力矩作用下考虑几何非线性及力和力矩非线性时的弹丸运动方程组,并导出了其用于数值计算的柯西标准形式,得到了攻角和进动角的计算表达式.此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弹丸大攻角飞行时的弹道计算及某些灵巧弹药(如末敏弹)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阵列体制雷达,由极大似然估计导出自适应多零点单脉冲测角原理。分析发现迭代步长过大导致双零点单脉冲技术在多目标条件下失效,因此提出加权步长改进角度估计的迭代过程,只需要较少计算量就能实现群内多个目标的精确测角。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较高信噪比条件下可以精确测量群内三个目标角度,测角误差约为0.15倍波束宽度;当群目标数较多或者目标相位差接近于0时,算法性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自主接近能力的航天器开展了反交会规避机动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对完全不可观测机动进行定义,基于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并证明了完全不可观测机动是不存在的。随后,以施加规避机动后追踪器对逃逸器的测量值与未机动时的差异为优化目标,利用矢量乘积原理设计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并对变量约束进行分析,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最优规避机动方向进行优化。给出的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规避机动方向计算方法能够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小,从而提升追踪器对逃逸器的状态估计难度,降低其估计精度。本文方法为规避机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为以主动接近航天器这类新对象进行的规避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一种防弹玻璃的抗侵彻机理,基于12.7、14.5 mm穿燃弹开展一种防弹玻璃的抗侵彻试验。通过分析侵彻后靶板的破环形貌,揭示了该型防弹玻璃对穿燃弹的抗侵彻机理。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2种口径穿燃弹侵彻该防弹玻璃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装甲倾角对2种口径穿燃弹极限穿透速度的影响,以及穿燃弹初速度对剩余速度的影响,获得了该防弹玻璃的抗侵彻机理,并计算得到装甲防护系数。结果表明:弹丸初速度与极限穿透速度相同时,此时的弹道偏离角最大,随着弹丸初速度的增大,弹道偏离角减小;防弹玻璃PC背板的出孔裂缝长度与弹丸初速度成正比增长关系;弹丸初速度相同时,剩余速度随着穿燃弹口径的减小而减小,且随着初速度的增大,差值逐渐减小;通过工程算法得到该型防弹玻璃对12.7 mm穿燃弹的防护系数为0.7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