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武启龙 《国防》2012,(11):34-35
必须紧贴使命任务统筹规划,不断增强训练针对性.①紧贴实际抓训练.着眼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突出抓好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核生化救援、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内容的训练.注重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等情况进行科学预判,有针对性地组织快速动员、机动展开、应急行动的实案化演练;根据不同地区突出不同的训练重点,如江河沿岸地区以抗洪抢险为重点,交通沿线地区以保交护路、协助处置铁路重大行车事故为重点,城区以生化救援、反恐维稳为重点,山区以预防地质灾害、森林防火为重点,从而增强训练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2.
定量分析了隐身目标的双基地雷达散射截面积模型,结合双基地雷达的探测判决条件,运用空间区域划分的方法对隐身目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双基地雷达平面上隐身目标的探测模型,计算并给出不同条件下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与基线的仿真关系图;仿真分析的结果对优化双基地雷达的战术配置以及雷达组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为解决大斜视角情况下并轨模式的CS成像误差较大的问题,基于单基地非线性CS算法采用扩展CS算法对斜视目标成像实现了改进,克服了双基地回波数据二维频域变换的困难,对高阶的耦合性进行了补偿.通过仿真验证了在斜视条件下,ECS(extend CS)算法对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AR)数据成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针对"R站不确定是否会给双基地雷达对抗带来优势"这一问题,提出了关于R站不确定对双基地对抗效果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R站配置位置与双基地对抗效果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统计试验的方法,给出R站配置位置服从特定概率分布条件下的干扰效果值,并将其作为输出的待分析数据;最后,对输出数据进行处理,定量评估R站不确定在双基地对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
在双基地ISAR成像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解线频调处理得出双基ISAR回波信号的差频域表示,针对参考信号跟踪存在误差而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采用距离对准消除跟踪误差的影响;而后采用单特显点法补偿由于距离对准而产生的初相误差,最终给出了整个双基ISAR成像算法流程,最后通过对点目标模型的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一、灵活方式方法,筑牢思想"基础墙"创新安全教育,突出一个"小"字。安全教育不能总是讲大道理、搞大课堂,而应多普及"小知识"、多开"小灶",要见缝插针把"小课堂"开在日常生活中,开在饭后两三百米的操场散步、休息时三两个人的聊天中。要善于观察细节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遇到小问题你我齐讨论"等活动,抓住训练间隙、出操点名等时机  相似文献   
57.
叙述了双(多)基地雷达的历史发展情况,对该雷达在现代防御体系中的优势和作用做了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典型的双(多)基地雷达系统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8.
本文根据一座80米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倒塌过程,支座垂向不同位置的应变(应力)测试结果及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在大小变形条件下的强度理论,对高耸薄壁筒形构筑物在切口形成后的倾倒过程中,支座内力变化及失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的有关结论对高耸薄壁筒形构筑物拆除爆破切口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高应变动测确定桩承载力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桩基检测中高应变动测技术理论研究中影响确定桩承载力大小的几个因素,对建立数学模型中桩则和桩端动阻力与桩的实际承载力大小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此方法在确定桩的承载力大小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及误差来源。本文研究内容对用高应变动测方法确定桩承载力以及高应变检测技术的推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