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日本海上自卫队把扫、布雷部队统称为水雷战部队。日本海上自卫队自1954年在美国的扶植下正式组建以来,一贯重视提高其水雷与反水雷作战能力,经过40多年的建设,水雷战部队的扫雷能力已居世界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692.
如果莫迪政策得以贯彻,那么实施了约25年的“向东看”政策将升级为“向东行动”政策。莫迪印太政策包括三个方面:一、精心构织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二、加强海上安全能力建设;三、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莫迪欲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实现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影响。  相似文献   
693.
“我是来自沧州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也是黄骅海上民兵医疗救护分队的一名民兵。我们5人来到武汉后,互相打气,步调一致,所有困难我们一起面对。”电话中队长冯凤玲的话铿锵有力。河北黄骅海上民兵医疗救护分队成立于民兵调整改革之后,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也是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队伍。  相似文献   
694.
695.
张齐红 《国防》2003,(10):30-32
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加强海上民兵建设,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海上人民战争的客观需要。在当前条件下加强海上民兵建设,必须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明确任务,制定完善方案 海上民兵建设必须以任务为牵引。在未来作战中,海上民兵可能担负以下具体任务:动员民兵、征集民船、筹措各类作战物资,做好临战准备;配合海军输送登岛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参与封锁作战,组织侦察警戒和海上佯动;担负守岛护岸任务,开展海上游击作战、防空作战;组织抢救抢修,消除空袭后果,实施技术保障等等。海上民  相似文献   
696.
文章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的对策,并提出了对我军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后勤保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7.
许慧 《宁夏科技》2002,(8):69-70
日本最新驱逐舰“大隅”号第3艘和“高波”级第一艘即将下水,在加上刚从美国购买的最新型的“宙斯盾”舰载系统,使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九·九”舰队即将建成为“十·九”航母舰队。  相似文献   
698.
军情快递     
《当代海军》2002,(3):48-48
美在关岛成立潜潜艇部队 美军2000年已在关岛正式成立第十五核潜艇部队,第一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已正式进驻,而预定进驻的全部3艘同级潜艇是由大西洋舰队抽调,第三艘潜艇计划在2003年以前部署。 日本将建3个导弹艇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将建立3个导弹艇队,以对付造访的不明国籍船只。目前,在北海道的余市基  相似文献   
699.
胡贤君  俞安河  伍保阳 《国防》2002,(10):50-50
浙江省宁海县人武部围绕海上人民战争课题和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将民兵军事训练的重点从陆地向海上延伸。前不久,该县海上民兵医疗救护分队在接受省军区考核中,取得了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7月下旬,该县人武部组织了军地共同参与的较大规模海上民兵医疗救护分队训练。训练中,他们严格按照“战时”要求设置课目,按照“实战”需要  相似文献   
700.
根据2001年10月底通过的“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日本海上自卫队2支舰艇编队于11月份先后离日本驶往印度洋,开始了二战以来意义最为非凡的远征。首批舰船包括驱逐舰“雾雨”号、“鞍马”号和补给舰“滨名”号,11月9日离佐世保港,下旬进入印度洋,12月3日对美舰进行了首次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