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31.
高技术条件下的渡海登陆作战是诸军兵种联合进行的综合立体化战争,需要动员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参战支前以形成对敌斗争的整体成  相似文献   
732.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不曾驾驭战舰却常常穿越在大洋深处;他们不曾操枪弄炮却常常接受炮火的洗礼。海军某试验船大队的海上布靶兵们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夏战风浪,冬战风雪,为舰船的成功训练默默充当着配角,成功布设各类船靶数千艘,为海军现代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33.
《当代海军》2004,(2):33-38
2003年10月26日,在东京以南的相模湾,日本海上自卫队举行了15年来未曾举行过的大型海上阅兵式和演习。海上自卫队出动近80%的装备兵力,52艘战舰,53架飞机和1.5万人参加了阅兵式。  相似文献   
734.
民船作为第二海军,可以弥补战时海上运力不足;民船组成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多种海上作战需求;民船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将有限军费集中用于作战舰艇建设。  相似文献   
735.
海研  汪莉 《国防科技》2004,(9):85-86
抗战时期,活跃在长江防线的中国海上特工队,巧妙地运用水雷与日舰队周旋,先后炸沉、炸伤数十艘日军舰艇,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在长江水域的嚣张气焰。空城钓鱼初显威“八·一三”中日淞沪大会战以后,中国有关专家开始研究用水雷与日军对抗的战术。就在这一年的9月初,第一批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水雷在上海生产。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有关方面决定将这批水雷布设在董家渡水域,以侧卫岸上守军的后背。1937年9月3日,为了迷惑阴险狡猾的日军,防止日扫雷舰的先期扫雷。在布雷之前,特工队通过上海一家晚报社刊出消息,说为阻止日本舰队侵入长江,在董家渡…  相似文献   
736.
《国防》2012,(10):88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利用钓鱼岛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大量文献和史料表明,钓鱼岛为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至迟在明朝初年就已列入中国版图。现存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是1403年(明永乐元年)出版的《顺风相送》,该书记载了中国海上航线与途经岛屿,其中明确记载了钓鱼屿  相似文献   
737.
738.
韦强 《现代舰船》2012,(4):40-43
越南海上民兵自卫队是与海军、边防部队、海上警察之并列的海上武装力量。越南国会于2009年11月23日通过的《民兵自卫队法》,对海上民兵自卫队做出了相关规定,为海上民兵自卫队的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突出了海上民兵自卫队地位和作用,它将与海军、边防部队、海上警察和其他部队一道保卫越南国家边境安全和越南海洋主权和海上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739.
叶介甫 《现代舰船》2012,(11):48-51
1963年5月1日下午,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由青岛驶往日本门司港的途中,经过苏岩礁附近时不幸触礁沉没。  相似文献   
740.
迟志艳 《政工学刊》2012,(11):65-66
胡主席在"7·23"讲话中再次提出了关于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海上方向出现复杂局面和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形势下,用胡主席"7·23"讲话精神统一海军官兵的思想至关重要。海军官兵要深刻认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这个信心毫不动摇,并自觉肩负起维护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