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陈青松 《国防》2014,(12):35-36
海上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的重点队伍,肩负着平时参与海洋经济开发、宣示主权、安保维权、抢险救生和战时支援保障部队行动等任务。新形势下,要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海上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落实海上民兵应急分队选人、配装、训练、管理等工作,做好海上行动后勤保障准备,健全与军政警企等各种力量联动响应机制,使其成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豫夫 《环球军事》2014,(6):64-65
行走在不太大的金门岛上,无论是在海边还是在街头,随处可见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碉堡,就像金门的标志风狮爷一样,很是吸引人。大金门慈堤北侧的乌沙头,是海水进出口的北岸小半岛末端,扼守水路进出险要之地,自古到今都是海防重地。建在这里的一座碉堡呈三角状,因此称三角堡。  相似文献   
13.
远去的笔墨     
陶寒露 《政工学刊》2012,(12):78-79
闲来整理物品,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厚厚的一摞信件,微微发黄的信封上布满了灰尘,散发着淡淡的霉味。有守卫在祖国海防线上的战友写来的,有军校学习时女友寄来的,最多的是父亲寄来的。一封封家信寄托着太多的思念和牵挂,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情与厚望,像是回荡在耳边父母的叮咛,让我难以忘怀。从我记事起,就和书信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才上一年级,字也  相似文献   
14.
海防经济是直接与海防斗争、建设和管理等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统称。区域性与具体性,政治性与政策性,复杂性与敏感性。薄弱性与紧迫性,融合性与一体性是其主要特征。海防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海防需求、海防供给、海防财力、海防人力、海防物力、海防科技、海防制度、海防后勤、战时海防经济、海防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15.
施剑 《军事历史》2012,(5):23-28
明代特别重视浙江地区以卫所为中心的海防布局,而沿海卫所又是浙江海防的主要承载体,与其所辖的巡司、台、寨、峰堠共同构成海防布局体系.在有明一代,浙江沿海卫所的布局及其变迁与地理人文环境、海运情况和海防形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伦道尔"式炮艇,在中国有更直观的名称:"蚊子船"。"伦道尔"式炮艇是英国近代著名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尔的成名作,它涉及的第一艘炮艇"坚固"号(HMS Staunch)于1967年下水,它一诞生就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港口、要地防御的利器。"坚固"号总长22.8米,排水量  相似文献   
17.
张剑 《国防》2007,(10):58-60
海上非传统威胁是指除因海上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纠纷引发的国家间武装冲突、战争等传统威胁外的对国家海上安全和海上利益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压力.海上非传统威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总是相对海上传统威胁而言.  相似文献   
1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海疆与西北陆疆发生边患,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塞防两种国防观发生冲撞与磨合,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上是天下藩属与民族国家二元治理体制的冲撞与协调,也是国际秩序之争在中国的一次体现。通过这场近代国防战略的大辩论,近代战略家对政治与地理的战略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其间的政治叙事话语也有了新的演绎,反映出近代以来政治地理话语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张光辉 《国防》2005,(5):62-63
海防民兵遂行海上侦察任务历来是我军侦察情报工作体系的分支,是辅助部队遂行侦察任务的有效形式。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我军曾多次使用民兵侦察船配合部队开展海上侦察任务。他们以出海捕鱼为掩护,深入敌严密控制的海域,摸到了敌在沿海的兵力、火力部署及港口、潮汐的部分情况,有力地支援了部队作战。在保卫新中国的海防安全中,海防民兵结合工作,同样获取了许多敌人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