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面向21世纪消防学科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面向21世纪的消防学科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以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消防发展的需要,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面向21世纪的消防学科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消防科学技术”为名称的二级学科及其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12.
文章根据直流水枪和喷雾水枪的特点,详尽介绍这两种水枪在各类火场中的应用,旨在指导正确使用水枪。  相似文献   
913.
消防部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卫生管理工作也应围绕这些特点展开。从卫生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现行的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新形势对消防部队提出的新要求。如何从全社会的角度更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是提高消防部队卫生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914.
素质教育近年来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纵览各家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取向:一是综合性取向,即将素质教育视为一个整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是技术性取向,即着重强调学生各方面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915.
去年民兵整组期间,对民兵组训一体化进行实践,感到既能保证组织落实,又能确保军政任务的完成,既是实现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步骤,也是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迫切要求。为充分体现新时期民兵组训精神实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16.
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党委积极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干部队伍中实施素质目标与职责目标相结合的“双目标管理”机制,并叫响了“凭素质立身,靠政绩进步,在岗位成才”的口号,有效激发了干部学习成才、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17.
王柱 《华北民兵》2005,(11):40-40
野战化训练,就是在野外条件下贴近实战展开的训练。对于战时来讲,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因此,预备役部队野战训练中的政治工作就必须讲求时间和效益概念,充分利用光荣传统,积极创新手段,做到在时间上要短,时机上要准,时效上要快。我团结合野战化训练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了“光荣传统讲起来、战斗歌曲唱起来、军事技能练起来”活动,让官兵们在野战化训练中培植出顽强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918.
赵峰  崔亚东 《政工学刊》2005,(6):F002-F002
东海舰队某支援舰支队在开展“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活动中,注重教育与训练相结合,全面锤炼官兵顽强的战斗作风。4月6日,支队开展了以操纵、政工、航海.枪帆、机电、防化、通信.雷声.侦察.机要.汽车驾驶.装备维修.战伤救护等14个专业45个项目为内容的基础技能大比武活动,千余名官兵走上“竞技场”,强化了战斗精神的落实。他们在比技术.比作风中,检验教育成果;在精武强能中体现团队战斗精神;在练打赢中体现先进性。提高了单兵专业基础技能,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相似文献   
919.
无论是在生产环境还是家庭环境中,无论我们使用多么现代化、智能化的仪器,火灾的出现总是不可避免的。有效地发现火源至关重要。迄今为止,探测火源的惟一仪器是消防报警器。整个消防报警系统的有效性乃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危既取决于报警器的种类和安装位置,也取决于其质量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920.
消防指战员在火场上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指战员的生理状态,影响灭火救援任务的完成。如果我们将指战员的心理调节至适度的兴奋、紧张,而避免急躁、恐惧等不良心理的产生,就能使指战员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保证在其他因素(如正确的战术、精良的装备、群众的配合等)的配合下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