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上而言,清朝军事改革不彻底,战争准备不足、战略指导混乱无方、战术战法不当、军队战斗力低下等,是酿成甲午惨败悲剧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教训极为沉重,给当今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2.
甲午战前的1894年5月7日到27日,李鸿章、定安两人作为钦差大臣对北洋海军进行20多天的校阅。这是北洋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校阅,同时又是甲午战前的最后一次校阅。与此同时,由于有南洋和广东两支海军参与,它也是一次大规模联合校阅活动。对此次校阅过程的考察,有助于分析北洋海军平日训练的成效,也能更好理解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近代军事变革主体文化自觉意识窒息,主体精神上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西学态度上根深蒂固的"华夷"思想,以及指导思想上"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导致晚清军事变革出现了致命的"文化短板",与改革及转型的目标渐行渐远。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晚清政府不可能在30多年的时间内完成近代军事转型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晚清海军建设乃至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4.
刘晨 《军事历史》2013,(1):49-54
太平军长沙之战是近代中国军事史上一场战争技艺的强力交锋,主要表现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而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整个长沙之战最为关键的,也是太平军战略、战术体现最为集中的阶段。由于太平军的失误,长沙战役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其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却为日后攻克武昌和南京准备了条件。太平军长沙之战最惨重的损失,莫过于西王萧朝贵之死。从郴州决策失误这一角度讲,杨秀清对萧朝贵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5.
军事战役战术指挥员素质对一场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以全军覆灭而告终,如此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军的战役战术指挥员的素质同日本海军相比差距甚大.不仅在思想素质、军事素质、科文素质不如日本海军,就是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也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26.
1874年日本侵台深深刺激了清政府,在海防大讨论中清廷大员认识到向西方购买铁甲舰的紧迫性.由于赫德的干扰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清廷大员对购买铁甲舰认识的局限,加之清廷财政困窘,致使晚清政府向西方购买铁甲舰的进程跌宕起伏,其中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7.
庾莉萍 《军事史林》2008,(11):36-39
军机处的设立及变迁 清代随明制不设宰相,清初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它是清代前期的主要决策机构,号称“国议”,历顺治、康熙、雍正各朝,都由满族王公大臣充当其成员,表现出满族在清朝统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8.
邓华 《国防》2007,(11):62-63
为确保年度征兵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应高度重视做好征兵后期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已定兵员的管理教育.新兵入伍初期往往会因军营严格、正规和紧张的生活不适应而造成思想反复、不安心服役等问题.为此,端正新兵入伍动机,做好吃苦耐劳思想准备十分重要.在定兵后可采取组织观看军事题材影片及图片,请优秀复退军人或现役军人介绍先进事迹和从军体会,介绍当前部队工作、训练、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学习兵役法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即将奔赴部队的年轻人灌输依法服兵役、尽义务光荣的思想,帮助其端正入伍动机,增进其对部队的印象和了解,做好到军营锻炼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29.
《兵团建设》2013,(17):50
清朝诗人沈德潜在生前极得乾隆皇帝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如此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把沈  相似文献   
30.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5月本书深度解读了清朝在甲午海战之后的海军发展,详细介绍了各型外购战舰的采购过程、技术性能、使用经历与最终结局。在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海军重建过程中,尽管一度有机会装备当是最先进的"前无畏"型战列舰,但购自英德两国的巡洋舰、炮舰、驱逐舰与各类鱼雷战舰却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力舰。尽管这批战舰购自不同国家,但在清朝灭亡之后,都经历了或悲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