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火炮弹药的特点,建立了弹药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并在圆柱坐标系下,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导出一组差分离散格式。采用收敛速度快的块迭代法解代数方程组。实验数据表明数值计算的结果和实测值基本一致,经进一步研究可以用于火炮装药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192.
两栖装甲装备车内环境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噪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以及PXI采集器等设备,对影响两栖装备乘员持续战斗能力的环境适应性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得出了评估结果,找出了影响装备战斗力发挥的环境适应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3.
极限爬升,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飞行课目,但就是因为挑战,因为刺激,而让飞行员神往。那种飞跃"巅峰"、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是每个飞行员心中最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4.
红外成像仿真的关键环节在于红外图像的生成,反舰导弹的红外图像生成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基于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导弹目标红外图像生成的方法,根据红外物理学、空气动力学以及传热学等基本理论,建立导弹目标的红外理论模型,计算出蒙皮、尾喷管和尾喷焰等重点辐射区域的温度场和辐射场,利用灰度等级描述红外辐射信息,经过建模、视点变换、环境设置等一系列处理并渲染生成红外图像。实验结果证明,红外图像生成方法可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95.
对某重型柴油机机油在使用过程中混入柴油、冷却液、烟炱等污染的情况进行模拟试验,在纯净的机油中分别混入柴油、冷却液和烟炱并搅拌均匀,配成不同百分比的模拟污染油液,利用油品传感器FPS(Fluid PropertySensor)测量模拟污染油液的黏度、介电常数和温度。试验表明:当机油中混入柴油、冷却液和烟炱时,机油的黏度或介电常数随着混入的百分比变化而变化;试验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式。通过实车机油质量的检测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机油的在线监测,为机油的按质换油提供监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6.
通过实验研究了100 mm野战输油管线供油挂车泵运行时及停运后机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数据拟合、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分别研究了供油挂车泵空载和带负荷两种情况下机油温度的变化规律;针对供油挂车泵各种工作状态,分析了影响机油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温度变化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100 mm和150 mm野战输油管线供、输油挂车泵机组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7.
为了研究碳纤维、聚酯纤维对混凝土在自由条件下的约束作用,通过设计对碳纤维混凝土、聚酯纤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加热放热试验,比较掺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的纤维混凝土在大温差条件下无约束自由变形的差异,并用温度线膨胀系数表达。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体积分数为1%的碳纤维混凝土比素混凝土抗自由变形能力提高了38.8%,在本试验的各种体积分数中效果最好。结果表明碳纤维与混凝土,虽然热力学性能不同,但是二者结合之后碳纤维因其高弹性模量的特性,反而可以更好地抑制混凝土自由变形。试验效果也表明,随着施工工艺的完善,碳纤维体积分数可能会超过1%,碳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提升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8.
在建立卫星导航系统星座自主守时时间基准时,必须消除星载原子钟钟差数据中包含的周期性波动,以免将其引入系统时间。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北斗系统星载原子钟钟差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星载原子钟周期性波动校正方法。通过比较校正前后钟差数据的频率稳定度性能差异,确认该方法能够消除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钟差数据周期性波动。北斗系统各类卫星星载原子钟的性能在校正后都得到了提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50%左右,中轨道地球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23%左右,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星载原子钟的万秒频率稳定度提升15%左右。经过校正,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普遍达到了地面站铯钟的频率稳定度性能,为完全基于星载原子钟的星座自主守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9.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