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更是清楚地显示出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战争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军事转型"成为这些年的流行词语,"网络中心战"、"面向效果作战"等新的军事术语层出不穷。美国独领世界军事理论风骚,却再次令十几万装备最尖端武器的军队陷入低强度冲突的"越战泥潭"(伊拉克、阿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由"、"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投入试验性作战使用了。这两型舰受到世界关注,包括我国的有关专家和军迷。它们引起关注的独到之处有:被赋予跨洋濒海作战的使命任务,难点在于跨洋;采用"即插即用"的模块化设计,以应对濒海作战可能遭遇的  相似文献   
13.
实舰简介美国海军LCS 2"独立"号濒海战斗舰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为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计划而设计的一艘新概念战斗舰艇。该舰于2010年1月16日服役,现停驻于诺福克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14.
要闻速递     
《现代舰船》2011,(9):5
日媒称中国航母进入试航倒计时据日本《产经新闻》2011年7月6日报道,"瓦良格"号航母6月底已经基本完成了整修,目前在不断重复进行检查,随时都可以试航。该报还称,中国的目标是建造2艘以上的排水量在6~7万吨的中型航母,且准备在2020年以前分别为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配备航母战斗群。  相似文献   
15.
美海军是一支推行全球战略的海军。在世界的各大洋上都能看见美国海军航母特混编队和两栖作战特混编队的踪影。美海军自称:"美海军将利用航母和远征打击群在地球上可达到的地方进行海上存在作战行动,这些兵力必须通过战略咽喉点抵达那里"。美海军遭遇布雷的战略咽喉点可能有如下水域: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苏伊士湾、曼德海峡、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等。冷战结束后,美海军又提出了由海到陆的战略方针,美海军不仅要通过上述战略咽喉点,还要远征到"可达到的地方"及其近岸水域执行作战任务。为了对付可能面对的各种类型水雷的挑战,美海军花费了大量资金研制各种反水雷舰艇和平台以及反水雷装备,并特别发展了多种先进的水上/水下无人反水雷平台和装备,以改进反水雷的能力和确保全球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LCS 1近况     
<正>2010年2月16日,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首舰LCS 1"自由"号正式进行首次作战部署,执行打击非法贩运活动等任务。濒海战斗舰可以根据执行任务的要求更换相适应的任务包,其强大的任务灵活性代表了未来美国海军水面舰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0年2月美国发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全面审视了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勾勒了美国未来战略思想与军事能力发展框架,对包括美国海军在内的各军种武器装备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美国军事能力建设和装备发展总体上更趋于务实,经济实用性将成为美国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主要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海军进入转型时期,适应濒海作战和21世纪"海上基地"概念的需要,美海军制定了一系列的舰船建造购买计划,特别是对老式战舰的升级换代。其中两栖舰升级换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海军计划购买10艘"塔拉瓦替代型"——本文称"新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12艘"圣·安东尼奥"(LPD17)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2艘LSD(X)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取代"惠特贝岛"(LSD-41)级和"哈帕斯费里"(LSD-49)级船坞登陆  相似文献   
19.
要闻速递     
《现代舰船》2012,(7):5
轻护舰下水据网络媒体报道,5月22日晚,中国建成的轻护舰首舰在上海某船厂下水。据悉,该艘新型护卫舰与2010年驻港部队副司令员王郡里少将访问香港大学时赠送的舷号为056的舰艇模型外观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舰船》2011,(8):59
该舰是针对目前水面舰船在现代卫星、导弹技术挤压下所存在的隐蔽性及抗打击能力差等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未来发展型舰种。该舰在设计、建造中首先引入了临界海平面突击战斗舰的全新慨念和方案,使传统意义上的水面舰船和潜艇组合成了舰、艇合一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新型作战平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现代舰船技术的延伸和发展。本设计的优点是该舰在将水面舰船的作战能力和潜艇的隐蔽性充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