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国防科技工业》2004,(1):22-22
神舟五号千年梦圆杨利伟首飞太空 在年初神舟四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回收的基础上,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北部的主着落场上,  相似文献   
16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6):6-10
火箭是现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象征。所谓火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产生反作用力,以获得前进动力,向前运动的飞行器。运载火箭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军用火箭和导弹,以及气象火箭、地球物理火箭和生物火箭等民用火箭和烟火等。火箭发动机在火箭上的地位,有如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假如把火箭喻为人体,那么发动机就是火箭的心脏,是火箭的动力工厂。因此,火箭发动机技术是航天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基本概念火箭起源于中国,火箭发动机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出来的。早在唐代初年(约在公元七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宋…  相似文献   
163.
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特性,采用守恒型N S方程描述了集点火器、燃烧室和喷管于一体的数学仿真模型,应用NND-3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点火期间,发动机内除了压强急升之外,还存在振荡和拍击现象。  相似文献   
164.
《中国军转民》2012,(9):78-78
利用推进剂的化学能,通过发动机转换成动能,将催化剂撒播在指定的区域,从而实现人工对局部地域的天气影响。或将用于收集大气物理信息的设备,运载到高空收集相关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65.
以常规火箭弹制导化改造过程中弹载捷联惯导的初始对准为背景,研究了利用发射车车载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统作为主惯导,对火箭弹捷联惯导进行传递对准的速度加姿态匹配方案,介绍了在三轴转台上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准精度高、对准时间短、对准机动要求简单,可以有效完成制导火箭弹捷联惯导的初始对准。  相似文献   
166.
继2011年9月23同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第4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光学-4之后,2011年12月12日,日本又用H2A火箭把第3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雷达-3送人太空。光学-4是日本第2颗第二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比第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高,为0.6米,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1卫星。  相似文献   
167.
今年初,国防科工局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的“向孙家栋同志学习”活动,在国防科技工业各行业,乃至全国科技战线、中央企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央企和军工配套单位代表,中国化工集团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也大力挖掘身边的典型,推出了我国火箭推进剂创史人、聚氨酯材料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67-67
48年了,他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强盛和航天科技的发展呕心沥血,矢志报国。李占奎长期担任火箭总设计师,2001年以来,先后负责了武器的生产,抽检飞行试验和交付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了火箭四个状态.在三个基地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11个月内保障成功发射多颗卫星,创造了火箭26次连胜发射的发射纪录。  相似文献   
169.
满载着中国人梦想和骄傲的神舟六号飞天圆梦,在这令世界瞩目、让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日子里,对载人航天有着特殊感情的哈工大人更是倍感骄傲——在神舟六号研制与发射过程中,多位哈工大校友担纲领军人物,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神舟六号飞船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试验大队队长许达哲,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还有一大批分系统负责人和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都为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0.
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升空,展示着我国的科技实力,神舟六号的飞行,激发了全民族的胜利豪情。人们同时关注:是谁支撑着这一重大成就?是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国家的科技工业基础,是科技人员的精心研制,是全国100多家直研企业、3000多家配套单位、万万千千人的大协作托起了今天的辉煌。在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发射的那一刻,聚集到航天员身上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和奉献者!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组稿件,这虽是众多英雄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却向我们昭示了载人航天精神,昭示了中国航天的今天和明天。——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