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SiCf/S i-O-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惰性填料(SiC、SiO2及SiO2空心微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填料引起的界面结构与密度的变化是影响SiCf /Si-O-C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补片胶接修补双向受载裂纹板的3D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补片的单面胶接修补效果,探讨了补片材料、铺层顺序、补片长度及载荷比等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补片的存在使裂纹板垂直裂纹方向载荷和平行裂纹板方向载荷发生耦合作用,从而影响补片修补效果。平行裂纹方向的压应力可降低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因子,而拉应力可提高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因子。  相似文献   
93.
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位于中南大学校本部,目前已有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拟新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24台(套)科研仪器设备。相关科研和管理人员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4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该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建立我国轻质高强结构材料的开放式研究平台,提高我国先进材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为实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铝合金研究、高性能炭基材料研究、铝基炭基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该实验室前身在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领…  相似文献   
94.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非线性传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一阶热层合理论,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复合材料层合结构非线性传热分析的热层合理论及其有限元方程.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材料非线性对反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瞬态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在光纤/复合材料结构中,埋入光纤传感器对整体结构稳定性提出了潜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在几种典型负载情况下埋入光纤对基质结构系统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为得到不同温度下石英杂化酚醛材料的渗透率,自主搭建了材料气体渗透率测试平台,提出基于Darcy定律的复合材料气体渗透率的测试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石英杂化材料进行研究,测量渗透过程中试验件上下表面气体压力变化和流过试验件的气体流量,进而得到复合材料的渗透率。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复杂孔隙复合材料的渗透率。石英杂化酚醛材料渗透率与热解温度呈正相关,热解温度越高,复合材料的渗透率越大,材料渗透率和热解温度满足关系式K=9.5×10-15T-6.32×10-12。673 K热解温度下,复合材料渗透率为10-13 m2量级;873 K和1 073 K热解温度下,其渗透率在10-12 m2量级。本试验结果丰富了该类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物性数据,为材料渗透和热质扩散特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满足微带天线使用温度要求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的方法与过程。按照这种方法,设计并制造了一批微带天线产品,经高低温测试,证明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8.
为了提高战场条件下复合材料围裙钉补法快速修补结构的强度,避免围裙破损的继续扩大,及时恢复气垫船的战技术性能,对修补区域的连接结构进行了强度实验,分析了连接结构的宽度、孔径、端距等参数对修补区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补时应尽可能避免发生剪切破坏,使修补区域产生挤压破坏模式;当板宽/孔径(W/D)过小时,连接结构发生拉伸破坏,如果W/D过大,则发生剪切破坏,修补效果反而下降;当端距/孔径(e/D)过小时,连接结构发生剪切破坏,随e/D增大,连接强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