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提供了一种研究柴油机预燃室喷咀热负荷的普遍适用的方法,以及在计算建模和试验结果分析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在以12V180CaD—2柴油机为例的研究中给出一条降低预燃室喷咀热负荷的有效途径;给出的理论表达式为以后类似的预燃室喷咀热负荷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相平衡法研究了NiCl_2—(CH_2)_6N_4·HCl—H_2O 三元体系在30℃的溶解度,测定了各液相的折光率。结果表明生成了复合物2NiCl_2·(CH_2)_6N_4·HCl·9H_2O.文中介绍了该三元体系在13°O 时平衡固相的热致变色性能,通过TG—DTA 研究初步探讨了热致变色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SiC晶须,SiC微粉或C纤维为增强剂,热解转化制得SiC/SiC或C/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制备工艺过程对材料的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S在1300℃下转化为β-SiC微晶并将未烧结的增强剂网络在一起形成SiC/SiC或C/SiC复合材料。该SiC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常温和高温机械强度,优异的耐热疲劳和抗热震性能,在1300℃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通过变换热力学理论设计的热超材料难以制备的问题,将细观力学的中性夹杂思想引入对热流传递路径的控制中,设计出圆柱形热幻像器件,并讨论了幻觉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原始目标A外涂覆一层设计的幻觉材料,就可以使得探测器从外部探测出幻像目标B的热特征,从而达到很好的干扰作用。该研究为利用热超材料实现目标隐身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制备难度。  相似文献   
15.
多级同步感应线圈装置发射过程瞬态能量巨大,可能造成电机损坏,有必要对电机温升进行研究,但考虑到瞬态热有限元仿真时间过长;电流丝法温升计算编程过于繁琐,工作量大等问题,将一维热网络模型计算方法应用于多级同步感应线圈装置中进行算法优化,将电机发热等效成一维传热问题,推导发射电机状态方程,通过Matlab构建同步感应线圈发射装置的一维热网络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不考虑散热情况的理论计算以及对比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对一维计算结果进行校验,一维热网络模型仿真结果与前两者计算误差保持在10%以内。相比于瞬态热有限元仿真与电流丝法计算,在减少了模型搭建难度基础上,显著降低发射电机温升计算时间,提高仿真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导弹面临的严酷气动热力环境,基于传统波纹夹芯结构,为导弹设计了一种兼具承载和热防护功能的一体化结构。建立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对一体化结构进行结构承载与热防护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结构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增加一体化结构隔热层与内壁厚度有助于提高导弹的热防护效率。以一体化结构热防护效率最高和质量最小为目标,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实现了多目标优化,并认识到:一体化结构热防护效率与质量相互影响,设计时需要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涡轮进口热斑的运动特性对涡轮叶片热负荷分布的影响,对存在进口热斑时高压气冷涡轮动叶流道内冷热流的非定常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热斑在气膜冷却流、叶顶间隙泄漏流以及动静叶栅运动干涉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对气冷涡轮叶片热负荷的影响。研究发现:冷热流在高压动叶入口处被高压动叶截断而交替流入流道,热流对动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动叶前缘以及压力面附近,对动叶前缘造成直接的热冲击振荡;在周向气流角的作用下,在高压动叶栅流道内,低温流体逐渐向吸力面流动,而高温流体主要向压力面流动;气冷涡轮在浮力以及间隙泄漏流的作用下,改变了流道内部二次流分布,使得迁移到动叶压力面上的高温流体向叶根迁移,吸力面低温流体向叶片中间截面聚集。所得结论可对涡轮冷却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