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有人说潜艇兵的水下生活是浪漫的,有人说潜艇兵的水下生活是艰辛的;也有人说潜艇兵的水下生活充满着挑战……虽然,记者已经习惯了一次又一次的出海,但这一次却不同,因为记者是第一次随某新型潜艇到大洋深处去巡航,下到潜艇舱室,艇领导为记者安排了一个12人住的小房间,  相似文献   
172.
综合兵要信息是作战指挥综合信息库的组成部分,是军事测绘数据应用于作战指挥的桥梁.根据我军目前综合兵要信息的应用模式越来越不满足现在战争数据保障模式的需求为背景展开讨论,分析了目前综合兵要信息保障模式的弊端,设计了综合兵要信息逻辑模型与服务架构,针对模型设计实现了原型展示系统,旨在对综合兵要服务应用方面做一点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3.
174.
李亚光 《国防》2001,(11):58-58
《征兵工作条例》第一章第六条修改为:“国家根据动员需要,在全国有计划地划分技术兵征集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队,应当按照划定的区域进行技术兵征集和补充。”这是使现役兵员征集与后备力量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5.
剑鸣 《云南国防》2001,(5):48-49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巳发展成为一支以航空兵部队为主体,包括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和其他专业技术兵种的现代化军种。  相似文献   
176.
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工作是省军区系统的中心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做好民兵工作的前提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政策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增强民兵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确保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确保民兵有效履行职能使命。  相似文献   
177.
在东海之滨的浙江,不仅藏富于民,更是寓兵于民,兵民联动扎深了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厚实根基。截至2019年年底,浙江省以深化民兵调整为牵引,围绕力量更精干、专业更多元、效能更集成的目标,全面优化升级民兵编组,实现“瘦身强能”的深刻嬗变,加速了民兵建设“换羽化蝶”,民兵遂行支援保障打赢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8.
戴元安 《国防》2006,(10):51-51
信息化局部战争以高技术对抗为主要特征。与之相适应,必须动员量足质优的后备专业技术兵员参战支前。为此,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一)要合理规划储备区。科学划分储备区种类,是搞好专业技术兵储备区建设的前提。专业技术兵储备区的划分,应以地区在国家军事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和战时所担负的任务为主要依据。如,沿海地区战时海上参战支前、水上运输保障任务较重,要重点建立海军专业技术兵储备区;重点军事战略方向,敌我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对抗性强,要重点建立电子对抗和雷达等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79.
姜振源  张东华 《国防》2007,(9):55-59
创新征接兵制度,改革征接兵办法,走精确征接兵之路,使征接兵达到广招人才,按需征集,按岗使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之目的,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我军新使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0.
崔向华 《国防》2002,(2):24-27
1965年8月6日,在一次海战中,年仅19岁的轮机兵麦贤得头负重伤,脑髓外流,仍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岗位3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1966年,麦贤得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编入全国小学课本。从此,钢铁战士麦贤得的英雄形象,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