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7篇
  9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虽不以山水诗著称 ,但他一生留下了不少山水景物佳作。由于杜甫是儒家诗人 ,并对诗歌艺术作了一生的探索 ,因此他的山水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独辟蹊径、独领高标。  相似文献   
63.
针对低空飞行平台阵列天线对地测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特征的地貌识别策略。该策略主要对探测波束范围内地表与地物进行区分,对于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探测区域,利用极化旋转不变参数对地物进行特征分析;对于不具有明显区分度的探测区域,利用极化回波重构技术进行判定。并结合FastICA算法获得探测区域方位信息,使平台具备高精度的目标定位能力。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在干扰存在时也能准确区分地表与地物。  相似文献   
64.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5.
66.
67.
讲究科学,遵循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要提高战斗力水平,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盯薄弱环节做工作,在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下功夫。解决好“中心工作不居中”的问题。当前一些单位,中心工作摆不到位,替代中心、影响中心、冲击中心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相似文献   
68.
快速准确地掌握火场中烟的状况,可以使消防指挥员在灭火战斗中做出科学的决策。介绍了建筑火灾烟的成分及危害,分析了建筑火灾中烟的体积、速度、浓度、颜色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其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启示,给出了掌握分析烟况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通过对三个通道回波成像可以获取各个散射中心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结合距离信息就可以得到各个散射中心在垂直于雷达天线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方位-俯仰二维像.由于卫星的尺寸通常大于碎片的尺寸,因此卫星的方位-俯仰二维像的轮廓面积较大.提出了基于轮廓特征的空间目标识别算法,首先通过高分辨力单脉冲雷达对目标进行方位-俯仰二维像成像,然后从方位-俯仰二维像中提取目标轮廓,最后根据轮廓面积特征对卫星和碎片进行识别.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该算法取得了比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为解决空中机动目标识别方法复杂且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信息的空中目标模糊识别方法。选取了机动性较小的无控类弹以及机动性较大的制导炸弹等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无控类弹(榴弹、火箭弹、迫击炮弹)、制导炸弹、巡航导弹及无人机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仿真得出目标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取目标的速度、高度、加速度、俯仰角及其变化率等特征,建立基于模糊集合的目标识别算法,根据择近原则进行判定,最后,得到仿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对不同目标识别效果较好,且响应速度较快,为今后作战指挥及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