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既要以敏锐的前瞻意识准确把握强军目标的内涵要求,在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谋划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又以要围绕民兵预备役担负的使命任务,努力研究解决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在思想上、职责上和政策上的问题,提高专武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金立新  朱锋 《中国民兵》2014,(11):40-40
2014年10月26日14时30分,随着导调组宣布开进命令,广东某预备役高炮团在不知情、没有演练脚本的情况下,投入到上级组织的实战化考核演练之中。急促的战斗警报响起,首长机关与分队迅速集结,按照命令向集结地域进发。  相似文献   
13.
王俊清 《政工学刊》2014,(8):F0003-F0003
北海舰队训练基地某学兵大队驻扎在甲午故地——刘公岛。在这片经历了北洋水师的成军与覆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复兴的土地上,大队承担着为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水兵的光荣使命,努力打造海军战斗力生成源头基地。大队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指引,以甲午海战沉重的民族苦难和屈辱历史教育官兵、警示官兵、激励官兵.筑牢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历练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培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代代大队官兵不忘甲午耻.练兵为打赢。为一线部队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战斗员,为实现海军梦、强军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绿军装     
李芳 《国防》2014,(4):83-83
正~~  相似文献   
15.
王宝贞 《国防》2014,(10):23-25
国防动员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蓄国力、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动员保障能力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战略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重大机遇。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需求牵引,注重突出重点,健全制度机制,使动员保障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彭刚 《国防》2014,(6):46-48
正纵观历史,内忧与外患紧密相连,烽火常起于边关。作为边防军分区,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强化职责使命意识,管边建边戍边维稳,显得尤其重要。一、强化职能使命意识,准确定位边防军分区在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中的地位作用边防军分区具有很多特殊性,既受军区、省军区领导,又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既管辖人武部,还  相似文献   
17.
18.
潘良时 《国防》2014,(4):17-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强军兴军指明了方向。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牢记肩负的职能使命,坚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理清抓建思路,凝聚意志力量,积极投身强军实践,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军事人才具有专业门类多、来源范围广、军地融合度高等特点,其成长发展规律也有一定特殊性。我们要深入研究把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特点规律,进一步提高人才建设的质量效益。一、依托岗位实践培养人才。一个干部从"可造之才"变为"有用之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历练,放到军事斗争准备实践中磨砺,放到艰苦环境和工作一线摔打。一是在岗位练兵中增长才干。引导官兵把本职岗位作为锻  相似文献   
20.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江麓公司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些年,江麓的变化很大,关键是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就是军民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