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道家哲学经典文献《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所言“道”的涵义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在继承《老子》“道”论思想的基础上又有很大创新。考察它们“道”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窥见“道”的渊源与演化,以及道家的发展与流变。  相似文献   
242.
243.
244.
任龙 《政工学刊》2022,(10):59-61
<正>“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队因打仗而生,为胜战而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我军始终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把战斗力标准实打实立起来,贯彻到我军基层建设的方方面面,一切工作都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习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各级党委机关应当旗帜鲜明立起备打仗导向,紧紧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切实把战斗力标准在基层立牢落稳,进一步提高基层建设质量和用兵效能,使基层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相似文献   
245.
《礼记·乐记》阐述了儒家关于文化思想方面的主张。儒家认为从伦理道德到社会生活乃至政治领域 ,用礼来建立维系人类社会完整有序的秩序 ,同时更重视乐对人的教化作用 ,音乐之声是社会兴衰的真实写照。儒家倡导以乐来教化社会 ,教化民心 ,养心性 ,立善德 ,摈弃曲邪文化 ,崇尚雅正之音。这些主张对当代文化的建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46.
在数学中,不少学生总习惯于搬用已有的经验,机械模仿,表现出思维的依赖性、呆板性.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鼓励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发散思考,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意识之网,最终获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效果.那么怎样激励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创设发散思维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思维变通培养.  相似文献   
247.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248.
平城之役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战争.此役之后,西汉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等,同时开放关市,准许双方民间贸易,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除徙民实边、积粟富国外,西汉大力加强马政建设,发展骑兵,战斗力大幅提高;还注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加强国防.在元狩二年河西之战、四年漠北之战中,汉军皆大胜,总的局势始得转变.  相似文献   
249.
张自廉  刘慧俐 《国防》2005,(5):30-31
“魂”者,心理,精神也。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成了一具空有其形的躯壳;一个国家丧失了 “民族之魂”,虽地广人众,也同样无异于一具庞大、空洞的“躯壳”。古今中外,世界各国荣辱兴衰的历史一再证明:国家无论大小,只要其国民能永葆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高度的国防观念,其国家必然昌盛富强,其国防也必然坚固。这样的国家、民族即使在某一次战争中被打败,他们也决不会趴下,定能从废墟中站起来。反之,国家虽大,养兵虽多,但“民魂”失散,最终都不会有好的结局。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亚历山大大帝国的衰败陨落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  相似文献   
250.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