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针对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阶段多、周期长、约束复杂,导致各阶段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匹配复杂的难题,提出分层分解、正逆向结合的全任务标称飞行窗口与轨道衔接设计策略。介绍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模式特点和应用前景,假定任务基本需求与工程约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快速规划出近地一次环月两次交会的载人登月任务飞行轨道与窗口。  相似文献   
213.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4种喷气燃料储存过程中理化指标和红外谱图考察,探讨了喷气燃料的氧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种喷气燃料在较低储存温度下,短时间内有很好的储存安定性,在较高温度(试验选取温度为95℃)下,燃料氧化速度很快,不同的燃料呈现出差异较大的氧化安定性。芳环化合物(特别是含有不饱和取代基的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可能是影响喷气燃料储存安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4.
驱护舰编队对空火力分配环及其复杂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编队对空火力分配线的概念,分析了火力分配线的复杂性;提出了驱护舰编队对空火力分配环的概念,对火力分配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类型的火力分配环的复杂性;针对火力分配环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了针对火力分配环交互特性的编队对空火力协调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215.
基于FLL+PLL的载波跟踪环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体的高动态所引入的多普勒频移给载波跟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研究了采用锁频环(FLL)+锁相环(PLL)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载波信号跟踪,利用FLL对信号的动态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和PLL对信号有较好跟踪精度的特点,实现了动态信号的快速、精确跟踪。同时,分析热噪声和动态对环路的影响,得到了环路最优带宽。理论分析以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载波的精确跟踪。  相似文献   
216.
讨论一类二阶微分方程x¨+εf(x,x.)x.+g(x)=0的Poincar分岔极限环的不存在性,利用一阶Mel’nikov函数直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若干充分条件和判别准则。  相似文献   
217.
讨论了一类广义Linard方程x¨+f1(x)x.2+εf2(x)x.+g(x)=0的Poincar分岔极限环的唯一性和不存在性。将不对Abel积分进行分项,而是利用一阶Mel′nikov函数直接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若干判别准则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18.
研究一类具Holling-Ⅲ类功能性反应的食物有限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证明当正平衡点不稳定时该模型存在唯一稳定的极限环。  相似文献   
219.
针对航空领域通用接口半实物仿真环境的应用需求,在构建虚拟集成与仿真验证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INC664接口适配器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实现方法。以ARINC664接口适配器的工作原理为牵引,明确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搭建半实物仿真验证环境,并基于北斗定位处理机的硬件在环仿真场景对系统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220.
固体法稀土—硼共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固体法稀土-硼共渗层的组织性能,并与单渗硼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稀土-硼共渗提高了渗硼层的耐磨性,降低了渗硼层的脆性,改善了渗层的组织。文中还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渗层中的稀土元素,发现稀土元素可渗入到40Cr钢中800μm深处。本文对稀土-硼共渗的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做了初步的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