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2005年12月9日,学院在科研部会议室召开了“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技术鉴定会。由西北工业大学等七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研制技术报告,审查了查新报告、试验报告、使用报告,现场观看了系统实物,并向项目研制人员进行了质询。认为“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达到了任务书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该系统没有改变原装备车辆的结构,不影响原装备车辆的各种性能,产品灵敏度高,性能安全可  相似文献   
382.
强停装置 现在发生的许多汽车炸弹事件,如果能够强行停止恐怖分子的车辆,也是非致命武器不错的选择。理想的效果是车辆迅速以一定的方式在安全范围内停车,同时不必危及驾驶员的安全。在法律强制机构也存在同样的需求。由于警察在高速追捕逃犯或是酒后驾车者时,每年都有许多人不幸丧命。现已研制成功了动力和战术系统,提供了方便的强停车辆使用的障碍物。这套系统有两人一小时可以方便的安装,两个桅杆被抬起,伸展出一个弹性的障碍物,有点类似于飞机在紧急着陆的样子。即使正在以70km/h行驶的卡车,  相似文献   
383.
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电流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Williamson醚合成方法制备了烯丙氧(对乙氧基)联苯,并以其为单体采用催化加聚合成了侧链型联苯聚硅氧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该物质具有液晶性.研究了液晶聚硅氧烷/硅油稀流体的电流变效应,研究发现:该流体具有液晶型电流变液剪切变稀的现象;由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kV/mm电场作用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产生的剪切应力越大;随着侧链液晶聚硅氧烷/硅油流体重量比的增大,在2kV/mm电场的作用下该流体的剪切应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384.
电桥材料和结构可影响电火工品的发火感度,依据电火工品发火能量平衡方程,对几种常用材料不同电桥形状对电火工品(EED)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桥材料和电桥结构能够降低EED的发火感度,为EED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5.
386.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履带车辆传动箱模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动箱虚拟样机模型包括箱体和齿轮传动系2部分。分析传动箱模态参数,应包含齿轮系与箱体之间约束的影响。在虚拟环境下测量了传动箱的模态参数,对比了包含齿轮系和不包含齿轮系2种情况,验证了该箱体的设计使传动箱整体避开了与车辆的共振频率。同时说明了虚拟样机试验方法在箱体类零部件模态测试中的应用与技术可行性。为在设计阶段优化箱体结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87.
通过实际采样获得路面离散高程序列,在频域内对路面高程进行分析,获得了路面功率谱密度曲线,并作为仿真路面输入。对轮式车辆悬架系统进行线性化分析,并建立了车辆二自由度1/4车主动控制模型。采用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理论(LQR)对模型进行控制,应用M 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8.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设信息化车辆装备试验场的必要性、基本概念、基本特点与建设的基本途径,旨在为我军轮式车辆装备试验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9.
基于ADAMS/Car与MATLAB的液压主动悬架平顺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AMS/Car建立了传统被动弹簧与液压缸串联的主动悬架模型,与其它子系统装配组成整车仿真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建立主动悬架的PID控制系统,实现了与整车机械模型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液压主动悬架系统后,车辆在通过路面凸起处时车体质心垂向加速度得到了有效抑制,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90.
研究履带车辆计及打滑条件下中心转向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给出了牵引力、转向阻力矩、实际转向角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深入分析了转向半径(0~B/2)时的转向阻力系数模型,推导了中心转向克服外阻力消耗功率公式,可作为转向机构载荷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