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电磁轨道炮轨道温度场与热应力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因热量累积而引起的急速温升与热应力对轨道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获得发射过程中轨道温度场及热应力分布情况,在分析轨道热载荷的基础上,建立了热载荷计算模型,并在给定的参数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Workbench对3种典型截面轨道的温度场与热应力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轨道温度场与热应力轴向上呈梯度分布,纵向上只扩散到内表面很薄的区域,温度与热应力最大值在电枢初始位置处;相较于矩形与凹形截面轨道,凸形截面轨道温升与热应力较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52.
黄麟萁 《国防科技》2017,38(2):068-071
为应对海军在全球公域投送力量时面临的严重"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l denial,A2/AD)挑战,美国海军利用电磁作战方面的技术优势,率先提出并重点发展了"电磁机动战"。虽然该理论还处于进一步完善当中,但随着研究和实施的深入,将有助于提高美国海军在电磁领域的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253.
和传统火药发射弹丸相比,电磁发射弹丸具有初速高、射程远等优势,但尾部的电枢臂槽会使弹丸部流场不再轴对称,产生独特的气动力特性。基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rs方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分析电磁发射弹丸的气动力特性。研究表明,对于高速旋转的电磁发射弹丸,马格努斯效应来源于激波层内流场畸变和电枢臂的迎风面积变化的共同作用;电枢臂迎风面积的周期性变化是导致气动力和力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马格努斯力矩在滚转角45°和135°时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电枢臂槽的存在既加剧了马格努斯效应(135°时增加50%以上),又使得压心周期性前移(绝对前移量达5%),并且随着转速的增加,马格努斯力矩增加和压心前移效果越来越显著,不利于弹丸的动稳定。  相似文献   
254.
利用直线电机实现无人机在短距离内可控地加速起飞已是固定翼无人机弹射起飞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为了使飞机分离后弹射台能在较短距离里完成制动,提出了直线电机弹射轨道末段定子实铁心涡流制动、运用Halbach永磁体阵列的涡流制动和橡胶阻尼制动等三种方式的综合方案,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计算。当弹射台的速度大于10m/s时,定子实铁心产生的涡流制动效果明显,当弹射台的速度低于3m/s时,定子实铁心涡流制动产生的制动力将迅速下降。Halbach永磁体阵列的涡流制动方式在飞机分离点开始实施,可以增加30%以上的制动效果。通过模型分析和碰撞试验,橡胶阻尼制动作为最后一级制动方式,能够有效吸收能量,实现在较短距离里的制动。  相似文献   
255.
以对抗样本攻击与防御为代表的反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智能电磁频谱感知系统的扰乱与欺骗,已逐渐发展成为电磁频谱作战智能攻防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以对抗样本攻击为典型样式的先进电磁频谱攻击和防御技术手段,并以几种典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模型为对象,研究了智能攻击技术的作用机理,仿真分析了基于扰动能量最小准则的对抗攻击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智能攻击技术的特点,并阐述了该技术带来的影响。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经验,给出了启示建议,强调应高度关注智能系统脆弱性问题,要提前布局开展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避免出现“先建设后打补丁”的情况。  相似文献   
256.
围绕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战略背景,阐述电磁博弈发展趋势,剖析装备在作战运用中面临的电磁威胁,梳理电磁环境适应性与抗干扰、电磁环境效应的相互关系。从环境构建、试验设计以及试验评估三个方面分析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亟须转变现有思维观念、开展“三性(功能/性能、抗干扰性能、电磁环境效应)关联”试验考核的观点。最后从基础理论研究、试验工具研发、标准编修、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提升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能力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57.
为提升无人装备及集群的强电磁防护能力,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强电磁武器攻击,从强电磁武器发展、无人装备防护能力以及无人装备特殊性等角度具体分析无人装备面临的强电磁攻击威胁。基于技术现状,结合无人装备应用需求比较分析前、后门强电磁防护技术特点,重点从耦合规律分析、效应阈值获取和系统防护设计等方面分析系统级强电磁防护的技术难点,并探讨无人装备系统级强电磁防护实现流程,从观念更新、标准制定以及技术突破等方面提出支撑无人装备强电磁防护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8.
259.
本文通过战场电磁态势状态空间来描述战场电磁态势,分别提出了初始电磁态势的语义信息量、语法信息量、语用信息量、全信息量定量计算的方法,并据此提出了初始电磁态势掌握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