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为解决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输出转速可控性差、波动大、动态响应慢等问题,提出积分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设计负载转矩观测器解决控制过程中的负载扰动问题,基于Simulink搭建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搭建电机测试系统台架对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和普通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MC),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使控制系统达到稳态时速度波动较小,鲁棒性较好,抑制了SMC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123.
作为一种新型的导弹发射方式,电磁发射技术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产生电磁力推动导弹运动。导弹在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强的电磁场环境,使得周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利用Maxwell软件,对电磁发射条件下的磁场环境进行仿真分析,并与添加屏蔽体后的环境进行对比,说明了屏蔽体对于磁场环境的屏蔽作用。针对实际应用时屏蔽体通常存在孔缝的情形,对具有不同形状孔缝的屏蔽体进行分析,研究其屏蔽效果的不同。这些将会指导导弹屏蔽体的结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4.
为了对滑动电接触问题中枢轨接触面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二维导轨式电磁发射装置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的全隐格式对电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得到了考虑速度趋肤效应时的磁感应强度及电流密度分布云图,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密度的分布趋势及数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所编写的有限体积法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5.
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工作时,通常利用外加固层平衡导轨间的电磁斥力保证内膛尺寸的稳定性,但制作外加固层时采用的纤维缠绕工艺复杂,导致其应力特征难以准确计算。为此,首先根据弹性力学相关理论,考虑缠绕过程中的松弛效应,推导了外加固层成型后残余环向应力、垂向预紧力及其相对应的轨道临界斥力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在有限元软件中采用等效温度场法、逐层实化法并结合重启动技术,准确模拟了缠绕过程;最后,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外加固层内残余环向应力分布情况,证明了解析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得到外加固层的厚度、缠绕张力对成型后内应力的影响,为纤维缠绕型轨道式电磁发射装置的快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将轨道简化为移动载荷作用下固定在弹性支撑上的Bernoulli-Euler梁,通过静态电磁-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求得外围封装的等效刚度,计算得到发射器的临界速度。另外,利用混合有限元/边界元法建立电磁-结构-运动多物理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求得枢轨动态接触压力和轨道的应力应变分布特性。通过在轨道背面布置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利用测量数据验证了动力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弹丸在内弹道的稳定性。针对典型30 mm × 30 mm矩形口径发射器,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C型电枢对轨道的电磁挤压力在平顶沿起始时刻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小;电枢通过引起的应力波在高速段容易与轨道中反射应力波发生共振,并且轨道在电枢运动的中间高速段区域受力最为集中,应力集中水平约是起始低速段区域的2.44倍;电枢运动高速段会出现晃动现象,进而引起上下轨道受力的不对称性。分析及试验结果对研究电磁轨道发射器内弹道动力响应特性和发射器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针对电磁发射弹丸飞行弹道进行仿真研究,在建立刚体六自由度飞行弹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和涡流分析方法,建立电磁-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弹丸出膛时由于膛内振动带来的炮口扰动,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电磁-气动耦合模型分析弹托分离产生的气动扰动,从而得到了电磁发射弹丸的飞行弹道模型。以得克萨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设计的IAT-HVP为例,仿真分析了弹丸以1117 m/s初速、0°射角出膛时弹丸出口扰动对弹体速度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得到其飞行200 m的弹道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受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出口扰动的影响,弹体落点相比理想弹道产生了24%的偏差,其中炮口扰动引起的偏差最大,其次是弹托分离。  相似文献   
128.
一道道指令传向各作战单元,一门门高炮直指苍穹。一条条火舌直奔来袭“敌机”……1月4日,笔者来到浙江某预备役师“中军帐”,但闻室内杀气腾腾、硝烟弥漫:空袭与反空袭、控制与反控制、破坏与反破坏、欺骗与反欺骗、干扰与反干扰,“红”“蓝”双方斗智斗勇,打得难解难分。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网上对抗演练,成了该师新年度开训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29.
何强  孙毅 《军事史林》2010,(12):57-57
美陆军成立网络电磁司令部,统一负责陆军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网络领域作战,并直接向美军战略司令部下辖的网络电磁司令部负责。根据计划,陆军网络电磁司令部于2010年10月1日前具备完全运行能力。2009年10月1日,美陆军在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战略司令部内组建了一个过渡性的陆军网络电磁司令部。  相似文献   
130.
为正确认识愈加复杂化的战场电磁环境,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战场电磁环境。在系统深入地思考国内外大量战场电磁环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战场电磁环境概念和构成,提出了战场电磁环境结构、等级层次和整体涌现性等观点。给出了科学分析研究战场电磁环境的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