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避免设计模糊控制系统时遇到的“规则爆炸”问题,提出基于模糊相容系数的模糊规则优化方法.该方法定义了模糊规则的相容程度,得出的相容系数矩阵作为蚁群算法的启发式因子.采用蚁群算法优化模糊规则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生成的模糊规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2.
于录  贾旭山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3):188-189,193
针对许多装备维修时间服从或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对数方差已知或未知两种角度,在控制单方或双方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维修时间均值的检验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检验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3.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Parallel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PDES)模型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对PDES应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现有的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开发环境都没有提供仿真模型检验功能.并行模型检验(Parallel Model Checking,PMC)方法以其完备性、高效性已经在工业...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聚合物材料与液氧的相容性,针对四种结构不同的环氧树脂与氰酸酯的共聚固化物,以液氧冲击敏感性试验作为其与液氧相容性的判定方法,通过热分析测试手段测定各固化物的恒温氧化热增重、热分解失重和闪点等热氧性能,并与其液氧冲击敏感性进行分析对照,证实环氧/氰酸酯类改性树脂与液氧不相容的程度与其常规热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一致的,提高其抗氧化性可以改善其与液氧的相容性。由此加深了对于聚合物与液氧相容性本质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与液氧相容的聚合物材料指明了方向。作为常规分析手段的热分析,在聚合物与液氧相容性的科学表征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蒋健林  钟铭 《国防》2011,(6):67
血液是国防动员首批动员的重要物资之一。而通过近年来的潜力调查统计和实战动员演练发现,因受限于储备储藏和来源条件,目前血液中心(血站)血液储备量只能保障日常供给,在战时或突发情况下的供血能力极其有限。4月16日,按照"军事机关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运  相似文献   
116.
117.
实验测定了已经在南方和北方2个地区贮存5年的火箭弹动平衡速度,计算了动平衡冲量,并利用秩和检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到了32发火箭弹的动平衡冲量,综合试验、计算和检验结果表明,贮存环境对于该火箭弹的动平衡冲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8.
针对SPRT(序贯概率比检验)算法无法准确判断缓变故障结束时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故障检测与隔离互辅算法。采用SPRT算法对滤波残差进行故障检测,确认故障后隔离故障观测量,重新建立卡尔曼滤波观测方程并完成量测更新,将隔离后的滤波结果作为下一时刻的滤波初值辅助故障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定位故障观测量并判断出故障的结束时间,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9.
在军械装备维修中,对于维修时间除了进行通常的单项检验外,有时还要进行多项检验,一般为双项检验,即检验两个指定时间的维修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讨论了这种多项检验的OC函数与所对应的两个单项检验的OC函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0.
选取截尾点是截尾序贯验后加权检验很关键的一步,目前理论上尚无有效的选取方法。本文用优化技术确定截尾点C,克服了实践中确定停时N和截尾点C遇到的计算困难,避免了一般取C=1的盲目性,使截尾点C的选取有了理论根据。优选的截尾点不仅使双方承担的风险之和最小,而且使双方承担的风险值相对合理,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