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部署高效、严密的对空侦察配系,是防空兵群获取空中情报,从而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保障。引用模糊一致性矩阵判别法,对各个部署方案的优劣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2.
一类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矩阵理论知识得到了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的相关定理,给出了一种简便求解方法,讨论了求解方法的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23.
针对武器装备体系能力难以客观、定量评估的问题,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基于矩阵运算的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评估方法。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的概念,建立了武器装备体系的复杂层次网络模型,描述了装备网络的组成、运行过程,定义了装备网络的矩阵描述方法和矩阵运算规则,提出了装备网络作战能力描述参数,给出了装备网络能力的矩阵计算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可行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4.
新兴的三维静态存储器将代替二维静态存储器被广泛用于高性能微处理器中,但它依然会受到软错误的危害。为了能够快速、自动分析多层管芯堆叠结构的三维静态存储器软错误特性,搭建了三维静态存储器软错误分析平台。利用该平台对以字线划分设计的三维静态存储器和同等规模的二维静态存储器分别进行软错误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和三维静态存储器的翻转截面几乎相同,但三维静态存储器单个字中发生的软错误要比二维静态存储器更严重,导致难以使用纠检错技术对其进行加固。静态模式下二维和三维静态存储器敏感节点均分布于存储阵列中,表明静态模式下逻辑电路不会引发软错误。  相似文献   
25.
单传感器数据融合是十分重要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敏感性和精度,在研究基于关系矩阵的数据融合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计加权的数据融合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例仿真表明,基于统计加权的数据融合方法优于基于关系矩阵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能减小无效测量值的范围,并且对测量值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26.
灭火救援战例的情景化及数字化,是灭火救援专家系统提高战例匹配利用率的基础,推理相似度算法是提升战例匹配效率的关键。在介绍灭火救援战例数字化情景矩阵构建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数字化特征元素、特征向量和情景矩阵的推理相似度计算方法。旨在为灭火救援专家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参考,进而提升灭火救援战例的匹配效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27.
为增强聚能装药对目标的后效毁伤效应,设计了一种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装药结构,在爆轰波的驱动下,紫铜药型罩后翻包覆活性材料,穿透目标后,活性材料释能对目标内部实施纵火后效毁伤。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的成型及侵彻靶板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活性罩直径、外曲率半径和罩顶厚度比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活性材料嵌入紫铜药型罩内侧,在炸药驱动下可以实现对活性材料的包覆;当活性罩直径取值为0.86D(D为装药直径)时,外曲率半径取值为1.15D,壁厚比取值为2/3时,复合侵彻体包覆效果较好;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能穿透30 mm厚45#钢靶,并能对后效靶造成毁伤。  相似文献   
28.
29.
30.
为进一步改善超低频频段的通信质量,在传统改进广义旁瓣抵消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超低频干扰抑制算法——生成式旁瓣抵消算法。该算法将人工智能研究热点之一的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引入广义旁瓣抵消算法中,通过优化设计生成模型的网络结构及相关超参数,有效地解决了原算法存在的期望信号残留问题,为旁瓣抵消通道中的后级滤波算法提供了与主通道相关性更强的干扰参考信息,从而提高了算法对主通道干扰估计的准确性。为了验证优化后生成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提算法对不同类别干扰的抑制能力,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实验平台,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生成模型具有较好的生成能力、较好的鲁棒性以及相对较低的运算复杂度;相比于传统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算法,所提算法进一步提高了信号带宽内的信干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