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为增强聚能装药对目标的后效毁伤效应,设计了一种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装药结构,在爆轰波的驱动下,紫铜药型罩后翻包覆活性材料,穿透目标后,活性材料释能对目标内部实施纵火后效毁伤。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的成型及侵彻靶板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活性罩直径、外曲率半径和罩顶厚度比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活性材料嵌入紫铜药型罩内侧,在炸药驱动下可以实现对活性材料的包覆;当活性罩直径取值为0.86D(D为装药直径)时,外曲率半径取值为1.15D,壁厚比取值为2/3时,复合侵彻体包覆效果较好;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能穿透30 mm厚45#钢靶,并能对后效靶造成毁伤。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不同海藻酸盐对HMX包覆效果及性能的影响,以海藻酸钠和HMX作为原料,分别使用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铜和氯化钴作为固化液,利用离子交联固化反应使用微胶囊造粒仪制备了4种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海藻酸盐/HMX复合含能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样品的包覆效果和热性能分析,并对样品的机械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海藻酸钡/HMX复合含能材料形状为颗粒均匀且包覆密实圆球形;4种海藻酸盐/HMX复合材料晶型未发生改变;使用海藻酸铜包覆的样品表观活化能较HMX降低了30.15 kJ/mol,使用海藻酸钙、海藻酸钡、海藻酸钴包覆的样品表观活化能较HMX均有所提升;与HMX相比,4种样品的机械感度均有降低,其中海藻酸钡/HMX复合含能材料摩擦压力提高了128 N,感度最低,降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铝—聚四氟乙烯(Al/PTFE)活性材料在炸药爆轰作用下的响应特性,采用JO-8及DHL两种高爆速炸药对活性材料进行了端面及对碰爆轰加载试验。通过转镜式高速扫描相机记录了炸药爆轰波及活性材料激发的响应迹线,并结合理论分析获取了2种爆轰加载方式下活性材料内的冲击波压力值。结果表明:端面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在初始高压约为33.59 GPa的入射冲击波作用下发生剧烈反应,但随着冲击波压力衰减,反应速率迅速降低,表明该活性材料不能发生自持爆轰;对碰爆轰加载下,Al/PTFE活性材料受到持续高压作用,虽然由滑移爆轰加载产生的入射冲击波初始压力仅为15.76 GPa,但冲击波在活性材料的中心处发生汇聚叠加,形成高压集中区,在该区域内发生了“类爆轰”反应,反应速率达到4 mm/μs,但其反应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还表明,同轴组合装药结构可使活性材料受到炸药爆轰产生的持续强冲击加载,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其反应速率,还可避免其反应无法自持的问题,可为相关战斗部装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粘胶基碳纤维毡经过CVD工艺进行沉积碳增密处理后,采用酚醛树脂浸渍—裂解对C/C素坯的密度进行调节,通过气相硅渗透反应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树脂浸渍—裂解对C/C素坯密度和气孔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树脂裂解碳对C/SiC显微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浸渍—裂解循环次数的增加,素坯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裂解碳含量为27wt%时,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31MPa和209GPa。通过控制裂解碳含量,可以实现对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裁剪。  相似文献   
25.
26.
以氯化镁和碳酸钠为原料,采用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镁粉体,并研究了粉体的抗菌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镁粉体进行了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镁粉体的杀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镁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粉体质量浓度越高,粒径越小,杀菌效果越好;杀菌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长效杀菌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27.
氮化硼先驱体的合成及其热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硼氢化锂和硫酸铵为原料合成了氮化硼陶瓷先驱体环硼氮烷,以GC MS、FT IR和1H NMR等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环硼氮烷在80℃左右保温72h后可以得到固化的聚硼氮烷,而后经热分解得到氮化硼陶瓷,以TG、FT IR、XRD等对聚硼氮烷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聚硼氮烷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B H和N H键,在后续的热分解过程中,会进一步发生脱氢反应,1400℃时陶瓷产率约为89.5%.B H键的断裂主要发生在800℃以前,N H键的消失则需要较高的温度.聚硼氮烷800℃热分解后无机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形的BN,在1600℃则形成h BN.  相似文献   
28.
新型1064激光防护染料的合成及其近红外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两个3-甲基-7-二烷氨基-1,4-氧氮杂萘-2-酮化合物,并将其与方酸缩合得到了两种氧氮杂环方酸菁近红外吸收染料.初步研究了染料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1064nm左右,且强度很大,而在可见光区无明显吸收,可望应用于该波段的激光防护.  相似文献   
29.
热交联法制备低含氧量碳化硅纤维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低预氧化程度的聚碳硅烷 (PCS)纤维进行热交联处理 ,降低SiC纤维中的氧含量 ,经过二步烧成法制备出机械性能及高温耐氧化性能优良的连续SiC纤维。通过IR、XRD、SEM、元素分析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研究了热交联碳化硅纤维的热交联处理的工艺条件、烧成工艺 ,研究了热交联碳化硅纤维的组成、微观结构及其与纤维的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最佳生物除磷条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污泥负荷改变时,同步除磷脱氮SBR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除磷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有机物和总氮去除率下降幅度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该工艺除磷率的新对策。研究表明,由于污泥中除磷微生物的比例较低、除磷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差、能够严重降低除磷率的工艺环节多,因此,操作条件改变对除磷率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对有机物和总氮去除率的影响;保持操作条件稳定,是SBR系统获得良好除磷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