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297篇
  2011年   1216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201篇
  2007年   1199篇
  2006年   1028篇
  2005年   1084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802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蒋松华 《国防》2008,(12):31-31
战斗力建设是武装力量建设的核心。新形势下,要按照"建设为使用、准备为实战、动员为打赢"的要求,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化调整改革,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42.
姚成 《国防》2008,(12):36-36
云南省丽江军分区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驻地教育资源优势,运用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深化。他们组织官兵到红军长征渡口和红军纪念馆,听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老船工讲红军英勇战  相似文献   
143.
刘沈扬 《国防》2008,(12):9-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按照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  相似文献   
144.
蒋健林 《国防》2008,(12):20-20
为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今年10月10日,海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正式脱离省建设厅编制,单独设置为省政府正厅级直属机构,并举行了成立挂牌仪  相似文献   
145.
聂东风 《国防》2008,(11):9-9
专武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建设的一线指挥员。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当前,部分专武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能力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信念、使命"教  相似文献   
146.
汪康明  廖祺红 《国防》2008,(9):26-26
新时期,深圳市福田区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着眼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把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作为民兵训练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民兵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7.
李光金 《国防》2008,(12):42-44
随着当前我国战略环境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准备形势出现的新特点,实现国防动员建设由应急向常态化转变,对于维护好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8.
朱金生  王海文 《国防》2008,(2):35-35
广东省吴川市人武部十分重视民兵新闻报道骨干队伍建设。该部在全市每个镇和街道配备了1名民兵兼职报道员,拨出专款为他们订阅民兵刊物和军队报纸,设立新闻报道奖,近5年来共有9名成绩突出的民兵报道员被选拔到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新闻中心担任兼职记者或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9.
郭洪超 《国防》2008,(12):4-8
党的十七.大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关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一定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完成“三大任务”、实现“两个确保”,  相似文献   
150.
《国防》2008,(12):51-54
构建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国防后备力量安全管理机制;强化“三种功能” 提高“三个能力”;加强应急动员力量建设应着力解决好“三个难题”;国防后备力量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两点启示;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