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将天然手性池化合物D(+)-樟脑引入离子液体中,设计合成了新型手性功能化咪唑型离子液体,并采用微波辅助反应,极大的提高了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82.
83.
中国航天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是从仿制前苏联的"P-1"火箭开始的,但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航天人依靠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完成了仿制工作。1960年,随着戈壁滩上的轰鸣声响起,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自己的运载火箭。在这之后的道路,可以说完全靠自己。无论是直径2.25m的长征一号火箭,以及后来的直径3.35m的长征二号火箭,都是完全意义上的国货。在我们航天事业起步的早期。  相似文献   
84.
在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时,为解决故障数据样本与正常样本类间差异不大的问题,引入最大散度差准则,提出基于最大散度差的聚类算法MSD-CA.该算法以散度度量样本间的相似性,使样本的类内散度最小化和类间散度最大化同时进行.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理论对最大散度差准则进行模糊化,提出基于最大散度差的模糊聚类算法MS...  相似文献   
85.
基于云分类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将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问题转化为故障特征的模式分类问题,然后针对当前模式分类方法难以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属性特征空间的划分过硬等缺陷,结合云模型和云变换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分类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起动过程故障诊断方法。历次试车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及时准确识别发动机起动工作过程中的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86.
气氧/煤油发动机水冷推力室壁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气氧/煤油地面试验发动机的热防护问题,采用非定常三维壁温分布模型为主体的分析模型,对槽道式水冷推力室壁温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燃气流与冷却水流采用一维流动模型计算。应用有限差分方法确定了燃气与室壁的换热热流、推力室壁温分布,给出了壁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讨论了冷却水流量对壁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液体火箭发动机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烧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碳/碳复合材料喷管的烧蚀过程进行研究。理论模型包括固相和气相守恒方程。气相湍流反应边界层流动应用质量加权平均控制方程分析,喷管壁温分布由非稳态传热方程进行数值计算获得。分析了推进剂混合比、液膜冷却量、燃烧室压力、壁面材料的密度对烧蚀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以某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用试车数据对发动机静特性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在验证模型时既考虑了外部干扰因素的实际测量误差范围和内部干扰因素的实际变化范围,又考虑了发动机参数实测量的误差范围,并且使用了随机仿真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静特性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是足够准确的,所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烧蚀冷却推力室的冷却机理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素,利用六点中心差分建立了离散数学模型,并对室壁温度响应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烧蚀速率和侵蚀速率等。所得结果可供设计推力室时参考。  相似文献   
90.
本文对以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发生器循环和分级燃烧循环方案进行了分析,求出了各种循环方案的最大室压,给出了室压、推力、燃烧室混合比和喷管出口直径对发动机比冲和系统平衡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平衡参数对效率、涡轮压比和发生器(或预燃室)混合比等设许参数变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