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0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检测精度控制是电能计量的关键环节。基于以单片机(MCU)为中心的电子式电能检测,分析了影响电能计量精度的元器件误差、采样误差、数字运算误差等主要因素,研究了精度控制中电流变换和数字化等过程的误差量化及控制策略。为开发研制高精度电能计量系统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2.
采用非线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模型,得到解的整体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3.
针对传统设计、分析存在的问题 ,对结构与控制系统协同并行设计技术作了研究。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产品开发团队 ,利用PRO/E ,PATRAN ,NASTRAN ,ADAMS以及MATLAB等对某型号导弹进行了结构与控制系统的并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4.
从作战使用角度出发 ,对作战使用研究的目的、细目进行了界定 ,对作战过程中作战人员的职责、作战组织、作战实施和指挥控制问题进行了剖析 ,为最终制定作战指挥程序和编制协同任务表奠定了基础。最后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5.
大气层内复合控制拦截弹切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气层内拦截弹采用空气动力与燃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方式是当今世界防空导弹的发展方向之一。复合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目标机动加速度大小、目标机动时刻以及目标角闪烁的条件下 ,确定了拦截弹的控制方式由空气动力切换到复合控制时的切换时间。  相似文献   
166.
智能控制在光纤陀螺光源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光纤陀螺(FOG)对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光源输出光功率的稳定性要求,针对目前SLD光源一致性差的特点,提出Fuzzy PID控制的光控实现方案。经验证,该智能光功率闭环控制能灵活调整SLD期望输出光功率值,不仅能实现SLD在宽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光功率稳定性,且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7.
我国古代对互文早有研究.汉代的训诂学家郑玄注释经学典籍的过程中,就注意到这种修辞形式,最早在<毛诗笺>中就给它命名,称之为"互言"、"互辞".唐代贾公彦在<仪礼@疏>中给"互文"下了定义,说:"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日互文."他首先注意到了互文结构上的特点,说它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相似文献   
168.
小波神经网络在装备研制费预测与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小波及小波变换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武器装备研制费用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与控制模型.结合某型装备研制费用,进行了预测与控制的数据仿真.  相似文献   
169.
在总结国内外信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坚持一体化是加强装备信息建设的必由之路 ,其要点是综合集成 ,确立系统技术结构 ;按需定义 ,规范信息内涵和范围 ;统筹兼顾 ,营造三连三通环境等 ,并阐述了在建设实践中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0.
针对汽车减振器中电流变液体阻尼的计算问题,利用同心间隙流动阻力精确解推导了汽车减振器的阻尼计算公式,结合减振器阻尼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间隙两端压差和阻尼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阻尼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经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